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CTM培正打造智慧校園 育ICT人才
  • 粵智用研究院亮相科技展
  • 桂澳合作 兩地注入新動力
  • 桂澳簽署全方位合作意向
  • 首季銀行綜合利率回落
  • 灣區歐洲經貿交流會 澳法企促三合作
  • 四月通脹按年升0.92%
  • 南沙赴港澳推雙Q跨境投融資政策
  • 首季GDP增25.7% 復疫前87%
  • (一家之言)優質服務 助燃旅遊魅力
  • “鬼秤”事件
  • 鄂原副省長曹廣晶一審判無期
  • 鄂精神病漢斬死八人
  • 青海冷湖觀測基地成果豐
  • 俄中經濟論壇開幕
  • 彩繪飛機
  • 我完成全球首例豬肝移植活人
  • 聯國上調華經濟增長預期
  • 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料日引萬客
  • 陽江文旅房產推介昨舉行

安倍經濟學新三箭成效與評估

2015-11-01 06:30

安倍經濟學三箭已發,經濟增長卻不似預期。(新華社)

    安倍經濟學新三箭成效與評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九月底獲自民黨內參衆兩院議員支持連任自民黨總裁,並在日本國會休會前趕及通過修訂日本集體自衛權安保法案。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承諾專心改善經濟,聲稱會把日本GDP提升25%、達600萬億日圓的目標。這表示安倍因備受爭議的安保法案引致其支持率下降後,希望轉移視線,再次把重點轉向經濟。安倍聲稱,安倍經濟學即將進入第二階段,其核心是發展經濟、改善社會保障,以及支援兒童培育等“新的三枝箭”。

    三箭已放經濟增長緩

    安倍晉三在一二年底剛接任日本首相時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除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包括大幅貶值日圓及大規模刺激財政的措施,還承諾推出有關經濟的龐大結構性改革,亦即所謂安倍經濟學的三枝箭,力度足夠在未來十年間,把經濟增長年率提升至平均2%的水平。一三年六月,安倍發表成長戰略(即第三枝箭)的基本思路,安倍經濟學的三枝箭亦已順次發放。

    自安倍出任首相至今,轉眼經過十個季度,但整體經濟卻祇提升2.2%。據日本內閣府今年八月發表的數據,一五年四至六月GDP更加洩氣,比前期減0.4%,着實令不少經濟學家憂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此情況,在今年七月的報告中有這樣的批評和建議:“安倍經濟學無疑把日本從萎靡不振中拯救過來,但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枝箭需要重新上弦,推動更多更大力度的結構性改革,用以提升經濟增長。”

    社會結構改革僅口號

    安倍經濟學自問世以來,一直不被外媒看好。《華爾街日報》批評成長戰略為“市場反應滯後,欠缺具體性和可實現性”。《英國金融時報》則用“更像一個急轉彎的政治野心”來諷刺成長戰略似乎過於文字修飾而缺少真正法律效應。半周刊《Oriental Economist Alert》的編輯理查德 · 卡茨(Richard Katz)在《外交》雜誌的投稿中也這樣批評成長戰略:“安倍第三枝箭的核心——社會結構改革祇是一句響亮的口號,但真正的改革卻毫無進展。”

    另一方面,日本各大主流媒體對以上的批評卻並不苟同,還對安倍評價有加,認為他勇於挑戰日本某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團/團體。《產經新聞》正面評價成長戰略“方向是正確的”。《讀賣新聞》也同樣對成長戰略中,核電站再啟動及法人稅減稅政策表示肯定。

    明顯地,現時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枝箭是否已準確射出及能否成功達標,以及“新的三枝箭”是否能夠厚積薄發,是經濟學家及媒體爭論和關注的焦點。

    改革轉向增強生產力

    今年九月九日刊登在《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中,作者羅賓 · 哈丁(Robin Harding)和利奧 · 劉易斯(Leo Lewis)對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枝箭作了評估/評分。這篇文章評論的內容,有不少人稱之為缺乏力度的笫三枝箭(Missing Arrow of Abenomics)。以下的評分,是該篇文章給予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枝箭,在以下各方面發展至今的主要改革成果。

    “農業:評分A-。改革農業合作社,聽似沉鬱納悶,但成功瓦解了既得利益集團令人望而生畏的龐大勢力,卻是安倍目前為止最大的成就。誠如摩根史丹利駐東京首席經濟學家費爾德曼(Robert Feldman)所說,‘這樣做所需要的政治決心……可以說是頗破天荒的,特別是作為政客,必須兼顧討好相關選民構成的政治掣肘。現時的挑戰是將改革轉向增強農業生產力,以及通過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貿易協定(TPP)的談判’。”

    耕地中間管理減成本

    值得指出的是,早在提出成長戰略時,安倍已打出“進攻農林水產業”的口號,表示將用“農林水產物/食品輸出增倍”及“建設耕地中間管理機構”兩項措施來達到農業產量倍增的目標。

    一四年,全日本已有39個縣市開設耕地中間管理機構,其他地方也在陸續開設中。這一項改革,把地域內分散得錯綜複雜的耕地利用集中化/簡約化,實現成本的消減。輸出額方面,一四年達到歷來最高的5,505億日圓。蔬菜、水果達到比前年增40%,水產則增30%的成果。

    今年四月,安倍內閣會議通過所謂“岩盤規制”改革3法案,即“農協、僱傭、經濟特區”的改革方案。這是日本農業協會六十年來首次大規模改革。安倍急於實施農協改革,因TPP一旦交涉妥協,將掀起國內外農作物的競爭激烈化。

    農協成改革最大障礙

    普遍觀點認為,安倍在改革振興農業的道路上將要面臨的最大障礙便是農協。對農協來說,無論是安倍政府的改革振興計劃,還是TPP都不能令其滿意。

    加入TPP是安倍經濟學第三枝箭最令人期待和注目的地方。農業問題已然成為日本與其他國家就TPP談判中令雙方都頗感頭痛的問題。改革農業合作社,無疑將為TPP的談判及解決一四年農業生產擴大等遺留問題有巨大推動力。

    “能源:評分B。安倍正按照原定目標將於一六年全面開放電力市場,目前已有徵兆,一旦完成改革,一些在全球數一數二昂貴的能源消費開支將有望減低。經過一番艱苦努力,九州電力終於在今年八月成功令仙台核電站重新運作。但日本其他核電廠仍停止運作,分析員對今年的嶄新混合能源策略評論為‘缺乏決心的妥協’。”

    電力自由化打破壟斷

    自“3.11”地震後,電力系統面臨不得不轉變的關鍵點;電力系統的改革也是安倍經濟學第三枝箭的重要課題。今年日本國會通過電力改革最後成敗的關鍵法案——“電力事業法”,安倍提出的電力自由化將在一六年四月後得以實現;二○年還將實施大型電力公司和輸電部門分離的“發送電分離”政策。

    電力自由化實現後,地域壟斷的發電公司將受衝擊。因“3.11”地震而被迫全面關閉的核電站無疑對各大電力公司也是一個難關。九州島電力率先在今年五月令川內核電站重新運作,成功突破一個關口。但未來如何繼續恢復使用川內2號和更多的核電站,以及如何制定吸引的電費計劃,還將是一場硬仗。

    “3.11”事故令能源政策的認知有了巨大轉變,電力制度的改革將可能吸引以首都圈為主的電力商業投資。日本經濟學家伊藤元重在日本經濟《創造的破壞》論中表示,電力系統的改革,才是成長戰略(即第三枝箭)最大的關鍵所在。

    稅務改革提升競爭力

    “稅務改革:評分C。安倍今年把企業稅由34.62%減至32.11%,預計明年再減至31.33%。雖然安倍計劃把企業稅率減至約20%的水平,但企業稅現時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仍是稅率高企的其中一個國家,更缺乏如分析員史密瑟斯(Andrew Smithers)倡議的放寬資產折舊、其他稅務優惠的措施。”

    政府在十月份公佈,計劃在一七年實現法人稅的實效稅率由現在的32.11%下調至30%以內的水平。原本計劃五年後才能實現的該計劃加速實施,正是為配合安倍的GDP 600萬億日圓的目標。然而,準確的降幅卻仍是未知數。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榊原新也表示,經濟界希望可下降至與歐洲及亞洲等國家相當的水平,以此加大企業國際競爭力。即使是最小降幅5%,也將令政府減少2.35萬億日圓的稅收,這一空白將如何填補,才是安倍法人稅政策的最大難關。

    在下一篇文章中,本經濟小組將會依循《金融時報》Missing Arrow of Abenomics文章的評估/評分,對女性經濟學、企業管治、經濟特區、移民及勞動力市場方面的改革,繼續試圖作出較為詳細的探討。

    (上)

    鍾立雄暨經濟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