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顧平中國畫展明教科文中心揭幕
  • 饒宗頤荷花佳作回歸館周五展出
  • 青少年流行時裝 技術大賽昨舉行
  • 義工製35000衛生福袋 捐贈菲律賓貧困地區
  • 20170816B7澳門新聞
  • 3澳門啟動高清話音通訊功能
  • 新福利參與青年善用餘暇計劃 為新生代提供實習體驗
  • 結伴同行親子遊完滿舉行
  • 澳門福建文化節周末舉行
  • 扶康會寶利中心舉辦保齡球活動
  • 政府公佈修改青年創業援助計劃
  • 20170815B7澳門新聞
  • 陽光少年外展雲南交流圓滿完成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 拜訪中聯辦
  • 麥瑞權質詢青年政策成效
  • 文創團體訪深圳交流
  • 20170814B7澳門新聞
  • 旅院香港推廣優質旅遊教育
  • 交通局持續優化巴士服務
  • 梁榮仔指新式咪錶機操作困難

台學界研究證實 塑化劑會造成男性不育

2015-11-17 02:53
【香港中通社11月16日電】台北消息:經過3年的研究,台灣成功大學教授李俊璋率領的團隊,16日發表「塑化劑與男性不孕症」的研究成果,證實塑化劑進入男性體內,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影響不育。他建議男性減少攝取塑膠包裝的食物、使用不含香料的個人衛生用品。 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人體睪丸中的萊氏細胞分泌的特異蛋白(INSL3),有預防精子細胞凋零的功能,另外睪固酮也有促使精子細胞成熟的功能。研究團隊指出,當塑化劑進入成年男性體內時,會抑制萊氏細胞的正常功能,並抑制睪固酮分泌;當兩者均受抑制時,可能導致精液品質低下。 李俊璋教授研究團隊在2011年到2014年與成大醫院不育門診醫師合作,篩選259名不育症男性成人為病例組,並從媽媽教室篩選39位其配偶已經懷孕的男性成人為對照組,分別量測其體內塑化劑濃度及睪丸功能指標,包括性荷爾蒙、INSL3與精液品質等。 研究結果發現,不育症男性成人體內塑化劑濃度約為對照組男性成人1~2倍,當體內塑化劑濃度愈高時,「INSL3」愈低,體內睪固酮及游離睪固酮也跟著降低,睪丸功能明顯受到抑制。 對於男性成人塑化劑的主要暴露來源,研究團隊分析,可能包括塑膠袋及保鮮膜包裝的冷熱食、塑膠及保麗龍杯冷飲、寶特瓶裝的運動飲料及茶類。其他如沐浴乳、洗髮乳、洗面乳、刮鬍膏及香水等個人衛生物品,使用量較高者,其體內塑化劑濃度也相對較高。 李俊璋指出,塑化劑本身是一種定香劑,香味越濃的產品含量可能愈高,呼籲儘量避免使用。而減少使用塑膠袋、塑膠杯外帶熱食或飲料,就可降低塑化劑攝取量。 成大團隊是台灣第一個完成塑化劑與男性成人睪固酮及精液品質低下的關聯性研究的團隊,更成為全球首例。該論文已在「國際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發表,證實了塑化劑是影響男性不育的隱形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