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 社工局:日後院舍青少年若外出後尋找不果 所有受資院舍最遲要晚上11時報警
  • 兩間食品廠被揭共用340公斤過期餡料製包點 市政署:有兩間食店售賣
  • 團體到勞工局遞信 要求檢視政府外判商用大量外僱、「專才引進」政策
  • 今早清晨湖畔大廈火警 疑電線短路引致 150人須疏散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那一鍋塑膠濃湯熬煮的海鮮大餐──《海洋塑化記》觀後

2015-12-12 11:19

南灣廣場播放《海洋塑化記》。

黑潮帶領義工們淨灘,並將垃圾分類分析來源。
淼淼海洋水覆蓋了地球七成的表面。曾經我們以為,大海大得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撫慰人類的心靈,也可以消化我們製造出來的所有東西,直到塑膠被發明。
在夜晚南灣廣場的秋風中,一群人在觀看這一場藝穗節的節目——紀錄片《海洋塑化記》的露天影院。今年的海洋文化交流計劃延續往年的議題,請來台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賴威任先生,帶領義工淨灘,又將這一部由英國導演兼獨立製片人Edward Scott-Clarke在2012年所拍攝的紀錄片帶入澳門的校園,也有三場在公共場地的露天播映。用威任的話來說,就是來『恐嚇』一下大家,特別是孩子們,這是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唯一辦法。
影片一開始講了塑膠的歷史。其實塑膠的誕生不過短短一代人時間,最初是為了環保的理由,用塑膠製品替代在當時需求量極大的象牙製品,拯救了無數大象的生命。可是接下來的發展卻越來越背離這個初衷,這也是塑膠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吧。古代的時候,隨手丟棄的垃圾很快就會在大自然中分解。但是這個習慣延續到現代,還未被大自然認識的塑膠,被人們隨手一丟放任自由,就會帶來很多人類才剛剛開始了解的後果。
作為澳門淨灘小組的成員,片中出現的各種海洋垃圾情況對我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只要你的視力正常,又會去海邊走走,那麼就會發現沙灘的垃圾狀況有惡化的趨勢,特別在澳門。除非你把心靈關上,對此視而不見。
大型的垃圾我們可以通過淨灘清理,但是塑膠這種方便輕巧的現代文明標誌物卻有一個『惡魔』的特質——碎片化,卻永遠不被分解。所以就如片中的志願者在一片英國已經掛了藍旗(表示環境優秀,水質優良)的沙灘上,蹲下來細細看,在一平方英寸的範圍內,塑膠碎片已經有幾十片。這一個世紀的塑膠製品已經隨著洋流環遊了世界,在遠離人類的海洋上匯聚成島,而其中的很大部分則被分解成了無數細小的碎片,被衝上岸,漂浮於海洋,被當成食物。
於是消化不良的海洋生物變得不健康,遙遠的中途島上的信天翁肚子裡都是塑膠碎片,鳥媽媽甚至拿塑膠碎片去餵鳥寶寶,剛出生的小海龜被垃圾絆倒爬不進海洋,擱淺的抹香鯨死去的身體裡是大量的塑膠袋……荒謬而沉重,天吶,我們到底做了什麼?影片裡有一段精彩的動畫——用塑膠碎片演出的生物鏈,大魚吃小魚,而人類就在那條鏈的頂端,所以,這一切都會回到我們的身體:過敏、氣喘、污染母乳、干擾激素,種種的見過沒見過的疾病將會變得普遍,困擾我們的生活。
塑膠碎片繼續分解,就是塑膠微粒了,如今各大海洋如地中海都像是一鍋鍋的塑膠濃湯,水和塑膠,已經再不分彼此。家裡洗臉的磨砂微粒們,也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它們來刮刮我們的毛孔之後,就到了下水道,然後逃過一切的過濾系統,最後匯入海洋。
海洋,是一切的歸宿,也是生命的起源。如今我們驟然發現,這個起源之地已經被我們徹底的改變。人類的偉大之處就是對未來的演繹,和防患於未然的能力,如今,我們預計到了『患』,如何『防』呢?
影片也有解答。因為塑膠的輕便,短時間內我們還無法擺脫它,如果把現在的一切塑膠換成其他材料,碳排放會增加六成(若加劇氣候變化,後果人類無法承受)。所以妥善的棄置和回收是必須的,在英國,有公司把沒有人回收的塑膠製成了品質極佳的建築材料。而最最最最容易的,就是不要使用一次性的塑膠用品,用水壺代替瓶裝水,用自己的袋子代替塑膠袋,這些行動,不過你我付出一點點心力。
很喜歡片中一個淨灘志願者說的,大意是和大家一起去淨灘吧,唯有身體的體驗才能真的了解問題的嚴重,而跟一群人一起清理了海灘的成就,會讓人感到無比的快樂。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那個荷蘭19歲的少年,他的發明可以在十年間清理太平洋42%的垃圾。這也是紀錄片《海洋塑化記》要走入校園的原因吧。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