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漫步澳門尋訪光影中的異國情調

2016-01-04 05:27
  澳門,是個被時光遺忘的角落,總比快節奏的都市慢半拍。它糅合中西文化特色遺產,純樸而具有異國情調。清晨石板路上的幽靜,黃昏暈染上晚霞光芒迷人,入夜時分燈紅酒綠的魅惑,讓人欲罷不能。
  澳門面積不大,各種旅遊景點比較集中,在新馬路,你可以乘坐公車環澳門一周。澳門的歷史也不長,只有四百年的時間,但長期以來浸淫在中西文化的彙聚交流中,也形成了特立獨行的具有異域性格特色的城市。這裡聳立著眾多的歐式教堂及各式古老建築,隨著每天的日隱月現,這些老建築在不斷變化的光影中時而重現昔日的風姿,也不忘綻放今日之光彩。
  澳門議事廳前地在澳門人的口中,有個更簡潔形象的名字“噴水池”,它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噴水池”。到澳門的第一天,晚餐過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這裡逛逛,指路的人總是對我們說:“看到噴水池的時候就到了。”議事廳前地是澳門非常熱鬧的商業和文化區,遍佈四周的人文景點也使其成為遊客的必到之地。更何況你還可以一頭紮進旁邊的小弄裡,感受澳門老城的生活方式。民政總署、郵政大樓、澳門旅遊局、仁慈堂等等,這些歷史建築就這樣安安靜靜地佇立在那裡,任旁邊人流匆匆,不為所動。夜晚的議事廳前地,燈火輝映,恍若置身歐洲的小城。由碎石子鋪設形成波浪狀圖案的路面上擺放著各式鮮花盆栽,豎立著的古色古香的街燈給這個城市鍍上一層溫柔的昏黃色,像是記憶中母親對晚歸家兒女的呼喚期盼。很多當鋪、商行、銀行、古玩行、珠寶行、藥房、服裝店都分佈在這附近,雖然已近夜裡九點,仍可見熙攘的人群。
  仁慈堂是典型的巴羅克式建築,作為中國境內最古老的歐洲慈善機構,其歷史可追溯到1568年。大樓很漂亮,白色的樓體非常素淨,雖然外立面的裝飾線條豐富,但是仍然透出一種高雅純淨的韻味。
  媽祖廟是澳門最古老的廟宇,五百多年的歷史幾乎比澳門的歷史都長。它背山面海,臨崖而建,風光優美,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媽祖廟的大門是牌樓式花崗岩建築,門楣頂部是飛簷狀屋脊,異常華美。廟門口的那對石獅子,雕工精美,栩栩如生。這裡平時就香火不斷,更不用說每年的農曆除夕、三月廿三日媽祖寶誕、九月九日重九節等。
  亞婆井前地在媽祖廟附近,步行大約10分鐘就可以到達。這裡靠近內港,曾經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地,因此也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許多保留完好的葡萄牙民居式建築是此處最大的看點。這些建築一般都比較低矮,並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煞是好看。白色、淺粉、淡藍,鵝黃,各種明快顏色的外牆應和著綠色的百葉窗,在紅瓦坡頂的輝映下,散發出讓人時空錯落的迷離感。亞婆井前地的兩株百年榕樹依舊生機勃勃,樹下綠蔭地是休閒人們的首選。小小的廣場中央有個郵筒般圓柱形的小屋,像極了童話中慣常出現的美麗屋子。以澳門標誌性建築為neirong的明信片、冰箱貼、工藝品等各種紀念品懸掛其中,令人愛不釋手。這些小玩意兒的價格相當實惠,澳門幣5元、10元就能買到中意的物件。
  亞婆井前地的對面,是鄭家大屋,一位安坐於綠蔭下長椅的大叔極力向我們推薦。鄭家大屋,晚清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是典型的嶺南風格的民宅。鄭家大屋約建於1881年,大宅由兩座四合院式建築組成,彼此之間由大內院相連。入口處的月洞門常見於中國園林建築中,狀如團欒明月,照徹心淵,非常具有美感。青磚為主的建築古樸渾厚,挺拔中透露著滄桑感。鄭家大屋是中西特色融合的建築典範,中式特色鮮明地表現於中式大宅的格局與屋頂,而西式特色則見於古典裝飾風格,從部分室內天花、門楣窗楣的式樣都可管窺一豹。
  澳門的街道很窄,也有很多單行道。與廣州、廈門相似的騎樓和老街道很像,讓我有由衷的親切感。不同的是,商鋪招牌上的繁體字似乎更加有中國古文化的氣息,靠左行駛的習慣偶爾會讓我產生在鏡子裡生活的錯覺。(小文) 澳門,是個被時光遺忘的角落,總比快節奏的都市慢半拍。它糅合中西文化特色遺產,純樸而具有異國情調。清晨石板路上的幽靜,黃昏暈染上晚霞光芒迷人,入夜時分燈紅酒綠的魅惑,讓人欲罷不能。
  澳門面積不大,各種旅遊景點比較集中,在新馬路,你可以乘坐公車環澳門一周。澳門的歷史也不長,只有四百年的時間,但長期以來浸淫在中西文化的彙聚交流中,也形成了特立獨行的具有異域性格特色的城市。這裡聳立著眾多的歐式教堂及各式古老建築,隨著每天的日隱月現,這些老建築在不斷變化的光影中時而重現昔日的風姿,也不忘綻放今日之光彩。
  澳門議事廳前地在澳門人的口中,有個更簡潔形象的名字“噴水池”,它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噴水池”。到澳門的第一天,晚餐過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這裡逛逛,指路的人總是對我們說:“看到噴水池的時候就到了。”議事廳前地是澳門非常熱鬧的商業和文化區,遍佈四周的人文景點也使其成為遊客的必到之地。更何況你還可以一頭紮進旁邊的小弄裡,感受澳門老城的生活方式。民政總署、郵政大樓、澳門旅遊局、仁慈堂等等,這些歷史建築就這樣安安靜靜地佇立在那裡,任旁邊人流匆匆,不為所動。夜晚的議事廳前地,燈火輝映,恍若置身歐洲的小城。由碎石子鋪設形成波浪狀圖案的路面上擺放著各式鮮花盆栽,豎立著的古色古香的街燈給這個城市鍍上一層溫柔的昏黃色,像是記憶中母親對晚歸家兒女的呼喚期盼。很多當鋪、商行、銀行、古玩行、珠寶行、藥房、服裝店都分佈在這附近,雖然已近夜裡九點,仍可見熙攘的人群。
  仁慈堂是典型的巴羅克式建築,作為中國境內最古老的歐洲慈善機構,其歷史可追溯到1568年。大樓很漂亮,白色的樓體非常素淨,雖然外立面的裝飾線條豐富,但是仍然透出一種高雅純淨的韻味。
  媽祖廟是澳門最古老的廟宇,五百多年的歷史幾乎比澳門的歷史都長。它背山面海,臨崖而建,風光優美,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媽祖廟的大門是牌樓式花崗岩建築,門楣頂部是飛簷狀屋脊,異常華美。廟門口的那對石獅子,雕工精美,栩栩如生。這裡平時就香火不斷,更不用說每年的農曆除夕、三月廿三日媽祖寶誕、九月九日重九節等。
  亞婆井前地在媽祖廟附近,步行大約10分鐘就可以到達。這裡靠近內港,曾經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地,因此也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許多保留完好的葡萄牙民居式建築是此處最大的看點。這些建築一般都比較低矮,並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煞是好看。白色、淺粉、淡藍,鵝黃,各種明快顏色的外牆應和著綠色的百葉窗,在紅瓦坡頂的輝映下,散發出讓人時空錯落的迷離感。亞婆井前地的兩株百年榕樹依舊生機勃勃,樹下綠蔭地是休閒人們的首選。小小的廣場中央有個郵筒般圓柱形的小屋,像極了童話中慣常出現的美麗屋子。以澳門標誌性建築為neirong的明信片、冰箱貼、工藝品等各種紀念品懸掛其中,令人愛不釋手。這些小玩意兒的價格相當實惠,澳門幣5元、10元就能買到中意的物件。
  亞婆井前地的對面,是鄭家大屋,一位安坐於綠蔭下長椅的大叔極力向我們推薦。鄭家大屋,晚清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是典型的嶺南風格的民宅。鄭家大屋約建於1881年,大宅由兩座四合院式建築組成,彼此之間由大內院相連。入口處的月洞門常見於中國園林建築中,狀如團欒明月,照徹心淵,非常具有美感。青磚為主的建築古樸渾厚,挺拔中透露著滄桑感。鄭家大屋是中西特色融合的建築典範,中式特色鮮明地表現於中式大宅的格局與屋頂,而西式特色則見於古典裝飾風格,從部分室內天花、門楣窗楣的式樣都可管窺一豹。
  澳門的街道很窄,也有很多單行道。與廣州、廈門相似的騎樓和老街道很像,讓我有由衷的親切感。不同的是,商鋪招牌上的繁體字似乎更加有中國古文化的氣息,靠左行駛的習慣偶爾會讓我產生在鏡子裡生活的錯覺。
     (《珠海特區報》小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