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路環村屋急需活化推旅遊

2016-01-04 06:30

棚屋區能否打造成文創旅遊區,還望當局決策與決心。

李卓君(左)與楊景開

    離島工商聯及街總反映

    路環村屋急需活化推旅遊

    【本報消息】元旦假期,到路環觀光者絡繹不絕,惟近九成村屋未有物業登記,難修葺活化成茶餐廳、餐館等,旅遊發展受制約,亦破壞了路環觀光形象。

    路環老街坊、離島工商聯會會長兼路環信義福利會會長楊景開及街總副理事長兼社經委主任李卓君,促請政府新一年落實推進○九年推出的“優化路環規劃方案”,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完善配套,推動商圈聯動,為離島長遠發展帶來新的轉機。

    路環一直被譽為澳門的後花園,歷史文化悠久,漁村風情依舊,海岸線、教堂、村屋、棚屋、舊船廠及與漁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多座廟宇等一應俱在,有縱橫交錯的橫街窄巷,乃重要的社區旅遊文化資源,休閒氣息濃。周末日、尤其是重要的節假日,到此觀光旅遊人士不絕,承載量越漸提升,大受考驗。

    活化船廠拓海上遊

    楊景開、李卓君直言,觀乎當下路環舊城區一帶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機遇處處,政府宜下定決心,聯同坊間力量,善用習慣水域管理權劃歸本澳的新機遇,率先活化荔枝碗舊船廠,積極開拓休閒海上遊。亦應有階段地活化棚屋、多座村屋等,使之不再丢空,或因日久失修而倒塌,浪費資源。

    在善用棚屋方面,兩人多次向政府提出活化方案,惜多年“得個講字”。稱昔日最輝煌時期,從船人街至路環碼頭建有廿多座大小不一的棚屋,用作晾曬自製鹹魚等魚穫及售賣蠔油、蝦膏、蝦醬及魚類乾貨之用,火紅一時。但多年間經過風吹雨打、日久失修,甚至有人離世後無人延續經營等原因,光景不再。如今剩下幾間店主要售賣乾貨及經營餐廳等,元素單一,旅客選擇有限。曾有店主向其反映,願與政府合作,將其丢空的棚屋打造成銷售本土文創品或旅遊產品專門店,豐富社區旅遊。

    助居民取合法業權

    兩人認為旅遊局既已取消把路環棚屋打造龍舟博物館的構想,何不調整思維,與海事及水務局、工務局及文化局等加強溝通,擬研新規劃,令棚屋再現生機,也可保留歷史風貌。於新一年重提政府早年方案,期望盡快協助居民取得村屋合法業權,並容許居民申請修葺加固現有村屋,尤其加快審批進度、簡化手續,打破局限。並參考內地或台灣經驗,使部分村屋打造成為不同主題及特色的商店、餐廳等。倘條件許可,別墅式村屋更可打造成精品旅館,令舊城區更熱鬧。

    完善配套增泊車位

    另,區內泊位始終不足,各路段尤其船鋪街考古後被回填位置的廢棄車輛霸佔情況依然嚴重,冀當局加強執法,劃定並管好停泊區,免成廢舊車場。更期望當局全方位優化離島區休憩空間、社區設施等。熊貓館與路環舊城區相距不遠,期望政府加強宣傳,尤其完善點對點路線,方便居民、旅客往返,有助推動離島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