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分流旅客 關鍵理順交通網絡
  • 城市漫步北區 旅客:刷新體驗
  • 北區商戶“五一”檔生意增一成
  • (一家之言)展現好客服務 增入區誘因
  • 全國共青團員逾七千四萬
  • 河大禮堂付諸一炬
  • 習近平勉青年挺膺擔當
  • 各地慶“五四”唱響青春旋律
  • 蘋果斥1,100億美元回購股票
  • 美國“價”與“量”的風波
  • 美卅年期房貸利率升至7.22%
  • 蘋果次季收入降 手機銷售跌一成
  • 滬倡商品房“以舊換新” 首批廿企參與
  • 港股九連漲 外資成推手
  • G2E下月回歸澳辦 逾百展商列陣
  • 專家倡廣東取消限購限價
  • 太陽耀斑影響我國上空電離層
  • 寄託祝願
  • 發改委:損害世界經濟
  • 汕尾一家五口落水四死

愛都酒店重建與社區經濟

2016-01-13 06:30

    愛都酒店重建與社區經濟

    愛都酒店重建綜合民調結果顯示,支持率高逾八成,支持拆除壁畫及立面的比例高於其他處置方式,換言之,大部分居民支持徹底重建。民調結果與當初沸沸揚揚的反對重建的媒體輿論攻勢成強烈對比,這種現象頗值得澳門社會作為公共議事的寶貴經驗以記取。

    首先是輿論熱烈並不代表主流民意,熱烈輿論有時候反而會誤導了民意,這並不是新發現,這是許多改良民調以反映真正民意和確保公民理性選擇的理論基礎。愛都事件只不過提供了再一個本地現實例證。並非批評反對拆建的意見動機不良,希望保留舊建築的積極分子大多有着赤誠之心,也許態度執着,但畢竟還是出現愛護文化的心態。倒是個別媒體在爭議過程的做法和取態,有商榷之處。

    放諸全球尤其周邊地區,媒體在公共事務尤其民主議事過程中的中立態度,越來越受質疑。媒體出於吸引受眾的本能和編採操作的局限性,放大焦點和爭取讀者共鳴是必然取向,問題是點不一定及面。更值得公眾警惕的是一些綁架民意的做法,比如把一些激進聲音美化成社會良心,變相扼殺了溫和立場的民意和不同聲音,尤其是異化那些與政府立場一致的意見。

    愛都重建在如此猛烈的反對輿論攻勢下,依然取得大多數民意的支持,首先要證明的是,民意仍然是理性的,民眾仍可以獨立思考選擇。其次是,理性民意的取得,必然是要經過充分討論,保證民眾獲得充分的資訊。正如民調報告的公佈,意見來自十六場座談會(諮詢組織、社團、青少年學生等)、兩場公眾講解會、團體書面意見、電台電視節目交流,以及公眾意見收集期內市民填寫的網上問卷、提交書面意見等,已經是協商式民調的基本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媒體和激進言論也有不可抹殺的貢獻,就是引起公眾對事件的關注。

    民意支持重建只是第一步,至於如何重建,才能滿足功能和文化兩方面的需要,相信還是一個新的輿論“戰場”。基於以上的諮詢基礎,讓民意在重建取向上再凝聚共識,估計難度不大。更重要的是,在當前構造社區環境與發展社區經濟的大前提下,更需要民意的充分參與。

    首先,要打造出真正符合居民需要的公共設施,必須建基於民意和訴求。其次,要長期經營社區的獨特文化和人文風景靠的還是民眾。政府尤其要汲取許多公共設施使用率低淪為空間擺設的教訓,嘗試還政於民,讓民意來主導。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