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氣象局22:20改發黃色暴雨警告
  • 氣象局稱目前再下冰雹機會不大(22:00)
  • 本澳雨勢轉趨緩和
  • 紅雨下狂風暴雨市民暫避
  • 珠海晚上出現冰雹
  • 本澳晚上出現冰雹 市民應前往安全地方暫避
  • 治安警籲避免外出小心駕駛
  • 本澳正在下冰雹(21:21)
  • 珠海氣象台料局地伴有龍捲
  • 紅色暴雨警告21:10生效
  • 金管局提醒警惕偽冒銀行貸款廣告
  • 調查指本澳居民上網率維持九成三 網絡隱私安全受社會關注
  • 黃色暴雨警告20:50生效
  • 氣象局料將落冰雹籲往室內暫避(20:45)
  • 賀一誠勉青年弘揚五四精神融入國家發展
  • 未來1小時將有雷雨區影響澳門(20:15)
  • 2024年度泳季明日開始 當局料五一假期海灘人流增多
  • 美國密歇根州爆高致病性禽流感 市政署:涉疫區禽肉及其產品不批入口申請
  • 首季交通意外按年升20.6%至3,755宗 跨境汽車流量較同期升39%
  • 金管局提醒市民警惕偽冒大豐貸款廣告

灣仔口岸明起停用

2016-01-17 00:00

海上客運暫停服務
【本報訊】海關收到珠海通報,指珠海灣仔口岸臨時聯檢棚使用多年,認為其安全性不符合現行標準要求,不適宜繼續使用,因此珠海灣仔口岸將由今日起停止使用。海事及水務局表示,現時每日平均約有三十三個航班二千人次往來珠海灣仔口岸,當局已要求有關的船公司在碼頭張貼告示公佈停航訊息。
珠海方面透過珠澳口岸通關合作小組通報,指珠海灣仔口岸臨時聯檢棚使用多年,近日經珠海相關部門檢查後,認為其安全性不符合現行標準要求,不適宜繼續使用,因此珠海灣仔口岸將自一月十七日起停止使用。因應有關情況,往來珠海灣仔口岸至內港客運碼頭及氹仔客運碼頭的海上客運航線服務將會暫停,直至珠海灣仔口岸重新投入使用。
海事及水務局、海關與治安警察局會就有關情況保持緊密溝通,同時作出其它相應的安排和跟進。海關及治安警察局將在內港客運碼頭保持適當人手,確保碼頭內外保安及秩序。海事及水務局已要求有關的船公司在碼頭張貼告示公佈停航訊息,海事及水務局亦會透過「澳門海上航班」
公佈停航訊息。有需要使用珠海灣仔或內港客運碼頭的市民和旅客,請選擇使用路氹城邊境站或關閘邊境站出入境。
南灣藝文中心
工期造價稍增
【本報訊】南灣湖藝文休閒中心打造工程至今尚未完成,民署表示,改建期間發現多項問題需要完善,工程量及工期都有所增加,因此工程造價亦相應增加約百分之八。目前商舖裝修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小劇場已安排表演活動作場地測試,圖書室等設施將逐步對外開放。至於餐飲區由於涉及招標等行政程序,暫時未有開放時間表。
民政總署管委會主席黃有力昨日回覆議員關翠杏書面質詢時表示,藝文休閒中心改建工程於去年三月已經簽署了工程委託筆錄,但因為天花板滲水,及電力設施不敷應用,工程量及工期都有所增加,造價亦較原來的增加約百分之八。當局會加強巡查和監管,保證工程的質量,以及避免出現超支及超時的情況。
民署稱,目前商舖裝修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小劇場已安排表演活動作場地測試,圖書室等設施在完成購買傢俱後便可對外開放,至於餐飲區由於涉及招標等行政程序,暫時未有開放時間表。
南灣湖
區藝文休閒中心,設有小型劇場、圖書分享區、展覽及演講廳等,場面正面採用大幅摺疊式玻璃門設計。
加管理費未達共識
增幅大密度高有關
【本報訊】最低工資實行至今,目前有不少大廈就加管理費事宜仍未達成共識,有小業主認為主因與物業管理質素參差、加價幅度和密度大有關。但物管業界稱,最低工資實施後令成本大幅增加,過往管理員的工資獲政府補貼,現時小業主需攤分原本補貼的部分,希望小業主理解。
物業管理清潔和保安員最低工資實施兩星期有多,不少大廈管理公司和小業主至今仍未就加管理費達成共識,部份則簽署兩至三個月的臨時合約。自管大廈、海南花園管委會主席黃桂清稱,據他了解,不少大廈遲遲未能達成共識,原因由於小業主認為管理服務質素參差,加價幅度和密度大,而且帳目不清。部份大廈去年初已加管理費,但年底又提出加價,導致小業主不肯交管理費。
澳門物業管理業商會理事長崔銘文重申,管理員通常每天加班至十二小時,每月收入九千多元至一萬元,亦有有薪週假、年假、強制假日等成本。過往管理員工資獲政府補貼,現時小業主需攤分原本補貼的部分。
崔銘文並稱,管理公司作出大量的後援工作,希望市民思考何謂合理收費。他和法制研究會都希望各方加強溝通,小業主不應以不交管理費作為抗爭手段,這會令管理質素變差。
街總和澳門法制研究會與八十多個大廈業主會、或有物管糾紛的代表昨日開會,探討樓宇管理和糾紛問題。
渡船街一號具爭議
業主批評侵害私產
【本報訊】首批十個不動產文物評定昨舉行第二場諮詢會,渡船街一號爭議最大,有關業主反對將建築物定為文物,認為做法侵害私人產權,難以推動舊區重建。文化局就相關建築物仍在有待評定階段,會把居民和業主的意見作為參考,又指文遺法已有補償條文。
首批十個不動產當中除了亞利鴉架街二十八號房屋,即渡船街一號建築物有較大爭議,其餘無甚異議,均認同保育。渡船街一號建築物的兩名業主昨日在諮詢會上反對將建築物定為文物,認為無保育價值。業主指出,如果私人建築物可隨意被評為文物不准發展,做法侵害私人產權,亦難以推動舊區重建,又反問文物是否應由政府成為業權人再談保育。
會上有自稱居住於渡船街多年的市民指,相關建築物曾發生火災,內部早已受損,且建築物有價值的部分已拆除,認為無保留必要。
文化局文化財產廳廳長梁惠敏稱,相關建築物仍在有待評定階段,會繼續聽取居民和業主意見,作為參考。她又稱文遺法已有補償條文。
另外,諮詢會上有市民關注舊愛都再利用計劃。有人支持拆卸重建,與附近望德堂和松山一併發展成旅遊區,亦有意見質疑舊愛都再利用問卷調查的可信性,建議網上實名調查,並原址保留壁畫。會上亦有意見保留傳染病大樓興建規劃範圍內的兩間灰色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