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 (一家之言)餐飲業創新轉型引客
  • 財爺:首季經濟增長在預測區間
  • “積金易”平台6·26投運
  • 港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 陳國基:延續金庸熱講好中國故事
  • 攜程集團受惠旅遊業復甦
  • 抓緊低空經濟發展新機遇
  • 跨境理財通為金融機構帶來機遇
  • 關注中葡論壇會議新成果
  • 港股上周急升 後市考驗250天線
  • 聯線遊料倍增 做好跨境配套
  • 生產力:首買優惠 打開市場
  • 學者:提高顧客體驗 優化商品
  • 青企:以商業客戶作主軸線
  • 中銀中小企:更多自動化省成本
  • 旅行社:營業額大增 銷情理想
  • 智能手信店 打造文創銷售平台
  • “五一”勞動節料有驟雨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新政及時雨 分流迫眉睫

2016-03-30 06:31

    新政及時雨   分流迫眉睫

    自由行優化政策終出台,雖未如社會預期增加自由行城市,但放寬持居住證外省人在地申辦因私出入境證件,無疑貼近國情。內地跨省跨地工作越來越普遍,新措施下,單單廣東省就有數百萬至上千萬人下月開始陸續受惠,客觀上大幅增加了訪港澳台的潛在客量。然而對於澳門,增加旅客雖屬應對經濟下行的及時雨,但分流與承接仍未妥善解決,政策能否發揮更佳經濟效益,仍屬未知之數。

    新政下,預期訪澳旅客增加帶動市面消費,零售消費與旅遊項目率先受惠人流增加。但旅客增加與賭收走勢不一定成正比,畢竟大眾旅客並非賭收的主要來源。故因賭收持續下行而波及的經濟活動,未必受惠自由行新政。倒是旅客量增加,首先讓澳門社會擔心的是承載力。雖然內地經濟降溫,廣東省自由簽註仍受限,但節假日澳門旺區仍然擠擁。一旦增加數百萬至上千萬受惠新政的潛在訪澳旅客,會否未見經濟效益先承受人潮壓力,這是社會各界最為擔心之處。

    旅客增加有兩個瓶頸位最受人關注,一是出入境口岸,另一是旅遊旺區,都與分流措施未盡完善有關。橫琴口岸因兩邊接駁交通不足夠,始終未能充分利用,如今灣仔口岸又復用無期,在青洲新口岸落成前,拱北口岸未來通關壓力之大讓人擔憂。澳門內部,新旅遊路線的分流成效仍有待加強,希望政府計劃中的沿線引入文創元素、消費券和社區美化活動,能配合內地的旅遊簽註新政產生更大效益。

    長遠而言,分流仍然是旅遊政策的重中之重。如業者所言,增加旅客入境口岸是其中的關鍵。陸路口岸有待強化,空中入境要擴容,海上有望建立新通道,一是港珠海大橋開通,其次是借助新水域,發展從遊艇自由行到接駁遠洋郵輪的旅客入境新通道。

    但增加入境管道畢竟只是方便旅客入澳的硬件設施之一,更重要的還是吸引旅客的內容。如果多元管道有助引入多元旅客,則澳門城區的旅遊元素就必須多元化,就不僅僅是迎合珠三角自由行的娛樂購物元素,必須營造更佳的文化旅遊環境,以及有本土特色的社區文化旅遊。這方面非常需要政府結合民間提出在地的優化環境、突出社區文化特色的設計方案,把不同功能和客戶對象的旅遊項目進行區份分工,以最終達致分流。

    旅遊元素除了從內發掘,向外發展也是重要的分流方向。借助橫琴和新海域發展海洋生態旅遊,是澳門旅遊轉型的重要契機。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