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華師同學會談AI時代教師角色
  • 海星中華文化日弘傳統
  • 澳京嘉年華促文化交流
  • 中大同學會分享公共行政改革
  • 工聯上葡京設婦女健康驛站
  • 鏡湖護院授帽授章傳承使命
  • 城鎮景觀培訓談澳文遺
  • 長虹民族樂團今中山獻演
  • “愛在小城”宣保護動物
  • 情緒管理尤為重要
  • 灣區美容美妝協訪廠商會
  • 街總百人觀賞《遠去的牧歌》
  • 教局江門青年會加強合作
  • 泉港領導來澳招商聯誼
  • 街總倡合理分配各區充電位
  • 何厚鏵勉澳大校友發揮專業
  • 五旬婦倒斃家中待查
  • 社工籲正視家庭教育缺位
  • 外僱涉拾手機據己有被捕
  • 涉毒鴛鴦爭執報警齊被拘

學者議員憂降低學位含金量

2016-05-03 06:30

黃素君

林玉鳳

陳 虹

    高教法擬設授課型博士課程

    學者議員憂降低學位含金量

    【本報消息】正在審議的高教法草案文本中新增的“授課型博士學位課程”引發對博士學位含金量下降的爭議。有學者直言,這類型博士課程在學術界的地位較“研究型學位”低,且祇有少數學校、少數專業會開辦。澳門要從制度上確立其合法性本無問題,關鍵在於如何確保課程質量,質疑文本的寫法降低了學術含金量,擔心有為學校開拓生源“開綠燈”之虞。有教育界議員亦稱,開辦“免寫論文”的博士學位要慎重。

    兩類課程重點不同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黃素君指出,“研究型”(PhD)和“專業導向”(Doctor)兩種博士學位在英國學制中存在。但在知識體系中,傳統認為祇有“哲學”才是知識,因此最高學位就是“哲學博士”,即研究型博士。“專業導向”博士是為從事某一領域的人提供高級學位而設,屬於專業實踐,而非理論研發。課程以授課為主,但畢業一樣需要寫論文,和其他研究型的哲學碩士、哲學博士一樣,論文都收錄在大英圖書館,祇是論文的要求比PhD略低,論文不是為產生或修訂某一相關理論,而是採用某一理論解決其相關問題,重點在應用。

    她不認同授課型博士“不用寫論文”、“無須答辯”,倘真如此,社會憂慮博士學位質量下降確有道理。事實上,在未來六、七年間,高校本科生的人數將持續遞減,高校要爭取生源,大概“向上開拓”是方式之一,澳門的碩士學位數量其實已有一定數目。因此,博士課程或將是最直接的考慮。與此同時,開辦此類課程也是“高教出口”的低成本方法,吸引一些來自外地、願意付錢修讀學位,而不願意付出太大努力專注於研究和論文上的人士。

    適合實踐應用專業

    澳大傳播系助理教授林玉鳳亦認同“授課型博士”較“研究型”低一截,“在研究單位中,基本上不會聘請授課型博士學位持有人”。這種授課型學位祇有教育學、工商管理、工程類等很注重實踐應用的科目才會開辦,滿足“那些想讀書、想有個博士學位,但不想花很多時間寫論文的人士”,通常在英國、澳洲等教育產業盛行的地方較多,但美國、中國內地則沒有開辦。但她相信,容許學校開辦授課型博士學位在體制上沒有問題,因為大學一般會平衡生源、人力資源和聲譽,再決定是否開辦,例如一心發展為研究型的大學,則一般不會開辦授課型博士。澳門要修訂法律框架允許高校開辦課程,還須從質量控制把關,增加民衆對高校的信任。

    博士水平須保質量

    高教法文本正在立法會二常會細則性審議,該委員會中來自教育界的議員陳虹亦認為,“做研究”是博士的主要學習內容,論文是其學習、研究成果的最直接反映,其動手、實踐能力如何,都需要在論文中表現。倘若博士學位不要求寫論文,學位的含金量的確會受到質疑,對其教育質量保證感到擔憂。“唔寫論文,用乜嚟判斷夠唔夠資格攞到個學位?”澳門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仍然未到普及化水平,博士代表的是最高的學術水平,一定要保證質量,不以寫論文為考核標準的博士學位課程,應該審慎研究其是否應該開辦。她會要求高教辦再提供詳細資料,講述有甚麼國家、學校、專業開辦授課型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