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張敬軒冇癮拍拖結婚
  • 張繼聰擔心女兒成長
  • 郭富城:到時帶女兒一齊睇
  • 《家家有本事》講腺病毒和肺炎支原體
  • 《澳門人》介紹風箏歷史
  • 純屬虛幻噱頭
  • 《人在花間住》廣州大劇院首演
  • 樂韻傳萬家下月舉行
  • 逸聲會知音今永樂響鑼
  • 盜版之害跨四分一世紀
  • 製作團隊分享拍攝心情
  • 話劇《蘇母》歌頌傑出女性
  • Kent哥扶持後進
  • 舒淇曬高竇貓照片
  • 原創話劇《鄧世昌》首演
  • 楊冪與導演識於微時
  • 陳嘉樺:醫生擔心我更年期到
  • 冼靖峰讚鄭則士關心後輩
  • 張家輝意大利宣傳新片
  • 視事關心

澳門人的《紫釵記》

2016-05-28 06:30

朱振華與謝天雄的精彩對手戲

    澳門人的《紫釵記》

    記得小時候看大戲,看的是一年一度康公廟的神功戲。身邊的長輩一面講着戲文,稚齡的孩子一面喫着瓜子,分不清哪個是生哪個是旦,也記不住甚麼奇情故事,看的是台上台下的熱鬧。這是我們這一代澳門人成長過程中的寫照。此後的粵劇演出都是外來戲班,澳門頂多是大老倌歇腳的驛館而已。

    數十年水靜鵝飛,忽聽得鑼鼓頻仍,原來好幾位專業演員來到澳門落地生根,多年播種已經開花結果,鏡海濠江又飄起了粵劇的旗幟。

    看澳門藝術節的粵劇《紫釵記》,我感觸良多。一張張不是名牌卻不陌生的面孔,還有幾位專業而非職業的“老戲骨”,傍住一眾資深業餘演員,我看到的是這一眾演出者的默契、認真、一絲不苟的合作精神,朝住一個共同目標,要向觀眾展示“全澳班”的演出,這是精誠團結的力量。

    這一齣觀眾熟到爛的任白名劇,不容易有所突破。不知他們前後排了多少趟,每一場,人人都演得細膩而充實,不是每個細節都完美,不是每個人的唱和做都達到標準,但大家已盡力做足一百分。演李益的李鳳兒、阮順娟、陳愛蓮,演霍小玉的蘇麗英、易麗娟、鄭倩冰,以及演韋夏卿的陸偉強和演浣紗的馮寶雁、黃梅芬等等,表現都恰如其分。一台戲,不同場次的生旦能維持全場的平均水準是非常難得的。鄧華超演的黃衫客,趙華興演的崔允明,都發揮了角色人物特點,令人印象深刻。擔任總導演的朱振華演最後一場,他和資深演員謝天雄飾演的盧太尉,在《節鎮宣恩》一折有精彩對手戲,兩人以一段“爽中板”口舌交鋒,這個外表懦弱的李益,因理直而氣壯,竟然對答如流,屢佔上風;直至高台權貴搬出“反唐詩”,這一絕招果然使得李益不堪一擊而敗陣,這場戲掀出高潮迭起,令人情緒澎湃,可見演員功力。

    朱振華尾場上場而生壓軸之功,帶領觀眾全情投入,盡得口碑稱頌,我認為這就是澳門人演《紫釵記》這台戲的突破了。

    有人覺得朱振華戲份太少,戲迷有不滿足的感覺。我想起當年任白苦心孤詣培養一團新秀,於“雛鳳”首演之日,她倆在後台幫忙裝身、化妝、打點……師父在幕後操勞,把舞台讓給徒弟,“雛鳳”一鳴驚人,此後任白退下舞台竭盡其力為徒弟開路,造就了龍劍笙和梅雪詩。戲行中有幾多人肯讓台,尤其於當紅之時?

    為了彰顯澳門演員的實力,為了打造一台“澳門製作”的本土粵劇,讓多位本地新晉演員獨當一面,給予充分發揮機會,而把最難演而關鍵性的戲份留給自己,擔大旗的朱振華與及幕後協助的鄧奕生、郭瑞瓊、謝佩珊等都費盡心機。這樣的安排,我認為是理性而難能可貴的。

    喜見澳門人展示出自己的本領,不必要依靠外援也能演場好戲。這個經驗,將令本土粵劇表演水平提升;話說回來,“振華聲粵藝會”製作高質素外,還要得到澳門藝術節信任,才能催生了這齣澳門人的《紫釵記》。

    廖妙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