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 (一家之言)餐飲業創新轉型引客
  • 財爺:首季經濟增長在預測區間
  • “積金易”平台6·26投運
  • 港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 陳國基:延續金庸熱講好中國故事
  • 攜程集團受惠旅遊業復甦
  • 抓緊低空經濟發展新機遇
  • 跨境理財通為金融機構帶來機遇
  • 關注中葡論壇會議新成果
  • 港股上周急升 後市考驗250天線
  • 聯線遊料倍增 做好跨境配套
  • 生產力:首買優惠 打開市場
  • 學者:提高顧客體驗 優化商品
  • 青企:以商業客戶作主軸線
  • 中銀中小企:更多自動化省成本
  • 旅行社:營業額大增 銷情理想
  • 智能手信店 打造文創銷售平台
  • “五一”勞動節料有驟雨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土地資訊欠透明 信心難恢復

2016-06-13 06:31

    土地資訊欠透明   信心難恢復

    本澳土地資源稀缺,加上過去十年大量熱錢流入,僧多粥少,土地價格乃至樓宇等資產價格水漲船高。隨着近年博彩毛收入大跌導致經濟深度調整,土地及樓宇等資產價格跟隨大跌,擠出大量泡沫,未來關注市場走向的聲音會持續增加。

    長久以來,本澳處理土地批給的方式欠缺透明度,既沒有清晰的機制,後續監管措施亦不足。土地業權人能夠囤積土地不發展,即使遲遲未能兌現土地批給承諾,政府也沒有機制處理,未能敦促土地業權人加速發展土地。隨着經濟起飛,僅有的土地資源有價有市,放任土地閒置的做法激起民怨。

    不少因素導致閒置地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當中較多關注土地業權人的長期不作為,較少關注政府部門審批程序、城市規劃及缺乏監管導致土地開發問題叢生。事實上,引致今天社會廣泛關注土地問題的困局,官方、業權人各自的處理態度均值得反思。

    因土地閒置、到期收地牽連廣大居民利益的重大事件,非海一居莫屬。雖然官方將之定性為私人商業糾紛,然而,私人糾紛擴大之前,除了土地業權人沒有公佈更多土地資訊,當局的土地資訊透明度機制及訊息發佈同樣遲滯。儘管基於自由市場原則不能干預公開發售,但如果能及時完善土地資訊公佈機制,居民、投資者在資訊對稱的情況下自行選擇,海一居事件的受影響人數將大為減少,對社會的衝擊、投資者的打擊、土地制度的信心,也不至像目前這般嚴重。

    特別是“樓花法”實施前已售出部分單位的個別在建中住宅項目,同樣面對明年中土地利用期及臨時批給期相繼屆滿的問題,雖然涉及數量不及海一居龐大,但始終牽動居民情緒,為社會埋下另一個計時炸彈。當局如不及時公佈資訊,釋除社會疑慮,恐怕會重蹈海一居事件覆轍。

    政府堅持收地,雖然獲得社會認同,讓土地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利用,總較長期丟空閒置、錯失發展良機為好。不過,此舉卻打擊投資者對澳門的信心,誤以為本澳置業沒有保障。

    打擊信心容易,重建信心過程漫長,海一居事件至今已逾半年,當局在土地資訊公佈上似乎未有吸取教訓。到底還有多少發展項目隱藏同樣的危機,投資者應該如何提高警覺?有關部門至少應該主動公開相關資訊,平息居民、投資者的質疑,才能挽回公眾信任。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