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完善軟硬件 推公交出行

2016-07-09 06:30

    完善軟硬件   推公交出行

    經濟下滑,加上政府去年底加車稅及分階段調整公共停車場收費,私人停車場收費更是水漲船高,養車成本上升,直接影響了新車落地,也令部分人放棄擁車,二手車市場放售也見增加。相應公共巴士服務人數持續攀升,但要進一步改變居民的出行習慣,更多轉乘公交,政府應把握時機,優化中轉、樞紐公交站的設施,整合巴士路線,推出新循環線,鼓勵更多人放棄私家車,巴士出行。

    小城控車措施談了多年,一直成效不顯,但在經濟與養車成本雙重夾擊下,駕駛人士反映部分公共停車場搵位明顯“易咗”。但要更多人放棄擁車,還需公交服務的持續改善。近年巴士線路增加、政府津貼乘搭,巴士服務的使用人次不斷增加,現時每日平均接載量達到五十三萬人次,更有上升的跡象。

    數年前,政府開始優化公交網絡,為方便居民轉乘前往更多地方,在亞馬喇前地設轉乘站,作首個大型轉乘區。其位處中區,附近交通暢達,人流集中,又是離島與澳門北區、西南區重要快速的轉乘點,近年使用的居民、旅客急升,早、晚繁忙時段更是人頭湧湧。但管理不善、指引不清、配套服務不足等,一直為坊間所詬病。數十條巴士線途經、始發的大站,硬件設施乏善可陳,只是一道道的巴士車道上設有幾處候車亭,狹小的候車點經常擠滿人,摩肩接踵,影響候車秩序外,更是“好天曬、落雨淋”,遇上天雨冇瓦遮頭的乘客更是狼狽不堪。要長時間在巴士站工作的人員及中途休息的車長,更是苦不堪言。

    亞馬喇前地一帶的交通符號指示不清,駕駛者及行人搞不清楚容易發生意外,加上巴士路線、前往方向標示不夠醒目,乘客很多時為追巴士亂過馬路、左穿右插,險象環生。對於殘障乘客,轉乘站輔助設施更是不足。雖然近年當局對轉乘站逐步改善,但小修小改,候車空間、清晰指示仍欠缺。

    除了中區轉乘站,北區多條巴士線的始發點關閘巴士線總站,問題同樣多年未解決,其所在地庫的面積雖然較大,但先天設計缺陷,通風差一直是“死穴”。即使過去多年幾次改善工程、補救措施,仍未有徹底解決,廢氣熱氣襲人,炎夏進入巴士站候車認真難頂。

    雖然政府過去也透露有意優化及重整這兩處大型巴士站,但具體規劃一直未見,團體、社區人士相當關注,希望早日落實。隨着公交乘客量持續增長,轉乘站、始發站配套設施實有需要完善。除站點上大型清晰指示,更好劃分人流、車流走向,增加候車、排隊空間,更需考慮巴士路線的進一步優化整合。也需考慮新公屋、私廈落成的區域,巴士路線的延伸,以及針對上、下班人群需要,在商業區與民居集中區域,試推區與區、點與點的專線巴士,推動更多人選擇乘巴士作為日常交通工具。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