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FED官員密集發聲 引導市場預期
  • 狄恆責任型企業獎啟動
  • 減息預期升溫 加元轉弱
  • 內地密集出招 打造特色文旅
  • 學者:鼓勵航企拓中轉航線
  • 業者倡用好灣區資源 拓一程多站
  • 空路入境客按年飆78%
  • 講者:內捲嚴重 激發中國AI創新
  • 內地科創企押注AI領域 百花齊放
  • (一家之言)展旅遊魅力 固復甦成果
  • 穗澳中醫藥合作 建人才培養基地
  • 陳茂波昨啟程訪法國
  • Beyond Expo開鑼 聚焦三子品牌
  • 抓緊機遇發展低空經濟
  • 警反洗黑錢詐騙拘百人
  • 桂港簽四百八億投資協議
  • 李家超:港始終站在反貪腐前線
  • 經濟低迷
  • 民進黨難複製“太陽花”
  • 馬禮遇期滿八警輪班保護

幸福財富觀 (十三)

2016-10-30 06:35

    幸福財富觀  (十三)

    上文提及病態的金錢觀、金錢失控症的種類、逃避及拒絕金錢症。

    拒絕金錢症者想繼續待在令其感最自在的原有社經層級環境(即財富安全區)。若突然轉移到另一安全區,跟原來迥異的規則、預期和責任,會令其極不自在。若不刻意調整以適應,按以前一套財富觀行事,最後令財務狀況一團糟。

    拒絕金錢症患者

    如在運動事業極發達的美國,專業運動員常把數百萬美元揮霍一空以致破產。因成長環境一般甚至很差的運動天才,有機會在一夜間變千萬富者。近80%欖球運動員在退休後兩年會有嚴重財務問題甚至破產;60%NBA球員在退休五年後破產。由於沒因應突如其來的發達而調整必要的財富觀,更表示不想被投資顧問像老師般諄諄教誨。

    大部分六合彩贏家、撫恤金或遺產獲得者等突然獲意外之財,常表現出拒絕金錢的行為。另外,因相信有錢便變壞而發過“清貧誓言”的事業者,對錢和富者持消極觀念。他們為了不離開原來的財富安全區,會設置“財富天花板”限制自己致富。此好處是滿足自己財務狀況,不好處是放棄不少致富而可能更大效益的助人機會。

    過度節約及避險

    節約消費(特別是亞洲文化)是很重要的理財原則,若過度節約,便像過度消費般帶來傷害。因患者雖擁大筆存款,卻無法享受任何物質財富消費之樂,於情感角度而言一無所有,因內心充滿害怕、焦慮、內疚,認為應犧牲或不應過好日子。如《聖誕歡歌》中的主人公雖家財萬貫,卻過着貧窮生活,因他像同類患者般有着不堪回首的痛苦經歷。自小孤單且被父打罵,為擺脫痛苦經歷而變成吝嗇鬼,把所有感情投到金錢上,故雖越來越多錢,卻連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也捨不得花。跟錢分開就像失去好友,故致富也不能令其走出童年陰影。

    在廿一世紀,全球事業者都處於投機風險年代。金融衍生品和信用違約互換債券等複雜金融工具應運而生。故保守也是理財投資很重要的原則,唯極厭風險者則是心理病。親歷父母損失巨資甚至破產的兒童,在成年後特別(甚至過度)敏感於任何投資風險。例如親歷被風險毀了家庭的賭徒子女,常患上極厭風險症。

    各類金錢崇拜症

    病態性地過分強調賺錢或錢重要性的事業者,被稱金錢崇拜症。患者把錢等同安全感、自我價值或幸福。認為錢像《灰姑娘》中的仙女,具點石成金(解決所有問題)的魔力。但其實錢只是工具,帶來的安全感,猶如灰姑娘的馬車和華服,一到午夜就變回南瓜和破衣般虛無縹緲。另外,認為錢越多越幸福者會囤積貨物、瘋狂工作及孜孜不倦地追逐錢,卻只能暫時掩蓋自己的問題。患者典型的思維節選如下:錢越多越幸福;不能在錢的問題上信人;錢永不夠;安全感非實際問題;錢讓我享人生;若不斷嘗試,將有一天變有錢;須努力工作以確保夠錢;若不工作會被……

    陳傑榮

    (如欲續閱全文,可在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siveEudemoniaLife)點選本文標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