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深合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啟動
  • 深合區澳青實習計劃啟動
  • 新聞特搜
  • 教局公益金合作支援特困人士
  • 琴澳辦“一加四”產業宣教
  • “五四”青年論壇周六舉行
  • 賀:加大保障低收入者福利
  • 特首晤上海市長深化滬澳合作
  • 涉未成年性犯罪法例毋須調整
  • 廉署引入服務獎勵金獲認同
  • 市署設60臨時廢舊家具收集站
  • 本年度醫療券擴至深合區使用
  • 林宇滔質疑非常規做法
  • 徵供應商調研對白海豚影響
  • 多部門訪漁民宣導“五防”
  • 生態島環評公示期延長
  • 澳大生海星分享寫作心得
  • 法學士赴葡進修計劃報名
  • 科大特聘教授分享語言教育
  • 東南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

澳每平方公里21,400人

2017-04-19 06:35




    澳每平方公里21,400人

    學者倡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分流紓壓

    【本報消息】統計局昨日公佈一六年環保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本澳人口密度增至每平方公里二萬一千四百人,耗水量、家居廢料、工商業廢料均全線上升。有學者表示,本澳人口密度今年會平穩,但隨着城市發展,外來人口增加,人口密度將維持高位。最終要把握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分流外僱人口至周邊城市,減輕本澳擠逼感。

    按去年次季作基礎

    統計資料顯示,一六年本澳土地面積為三十點五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由一五年的每平方公里二萬一千一百人增至二萬一千四百人。該局早前公佈,本澳人口截至去年底為64.49萬人,按年減少1,900人。按一般理解,人口減少人口密度應該下跌。

    統計局職員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統計的人口密度是以截至去年第二季的人口數據作計算基礎,當時本澳人口有65.25萬人,故計算出去年的人口密度為約二萬一千四百人。

    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表示,去年第三、第四季起本澳人口開始下跌,人口密度下跌將在今年數據反映。政府過去曾估計至二○二六年人口增至七十萬,假設屆時所有填海土地完成,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依然超過二萬人,維持在較高水平。

    部分人口分流珠中

    人口隨着城市經濟活躍而增加,去年人口下跌主要是建築外僱退場所致。未來各個度假村落成後,來澳工作的人口將會逐漸增加,對交通、住屋、醫療都會構成壓力,加劇城市擠逼感。

    本澳城市空間有限,單靠本澳解決不容易,融入國家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可行方向。當通關便利、基建接駁完善,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形成,外僱在澳門工作,在珠海、中山居住,透過城市分工,分流部分常住人口到周邊城市,才能紓緩本澳的擠逼感,提高居民的生活質素,實現改善民生的目標。

    空氣質素整體一般

    另據統計資料顯示,一六年平均氣溫為廿二點六攝氏度,按年下降○點六度;年內最低溫為一月的一點六攝氏度,是自一九四八年以來一月份錄得的最低氣溫紀錄,並首次觀測到雨水夾小冰粒的天氣現象。總降雨量為二千三百三十五點六毫米,較一五年增加九百九十四點六毫米。

    一六年本澳五個監測站錄得空氣質量屬“普通”的日數皆增加。北區高密度住宅區錄得“不良”日數最多,有十九日,其次為氹仔高密度住宅區及路環一般性監測站,各有十七日。路環一般性監測站錄得微細懸浮粒子(PM2.5)超標有七日,是各監測站中最多,位於澳門半島及氹仔的四個監測站超標情況均較一五年改善。全年酸雨日數為六十六日。

    耗水廢料同吿增加

    總耗水量為八萬六千七百○三千立方米,按年增加百分之二點一。工商業(四萬四千一百七十三千立方米)、家居(三萬六千九百七十六千立方米)及公共機構(五千五百五十三千立方米),較一五年分別增加百分之二點四、一點八及一點五。污水處理廠/站每日平均處理污水二十二萬九千五百二十一立方米,按年增加百分之十八點九。

    全年收集家居廢料二十三萬九千九百九十三公噸,工商業廢料十三萬七千九百四十九公噸,分別按年增加百分之五及十點八。垃圾焚化中心全年共處理五十萬三千八百六十七公噸城巿固體廢物,按年增加百分之一點七;運往堆填的建築廢料三千二百六十九公噸,大幅減少百分之三十二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