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婦聯:增院舍配套支援特殊家長

2017-05-14 06:35


    殘疾人士依附性強多由母親照顧

    婦聯:增院舍配套支援特殊家長

    婦聯權益部副部長周惠儀說,目前殘疾人士的主要照顧者多由母親擔當,不離不棄,十分偉大,且與殘疾子女依附性強,互相牽絆,尤其擔心“兩腳一伸”時如何安置子女。期望當局增撥資源,增設院舍及面向殘疾人士的家庭服務中心等硬件配套。另外,要普及面向年輕特殊家長的針對教育,讓其掌握照顧特殊子女的方式,減輕照顧壓力。

    周惠儀由當初的行政工作轉為復康服務,現擔任扶康會總幹事,參與社會服務超過二十年。她表示,從自身累積復康服務經驗所得,殘疾人士的主要照顧者多由母親擔當,惟過去歧視十分嚴重,對女性來說,“捱大”子女需要無比毅力。不過受惠社區教育,現已有了改善。

    “喘息服務”有需求

    總括來說,她有感不同的特殊家庭面對的困難不一,年長母親除將生活壓力埋藏於心裡,有較大情緒開導服務需求;但更多的是擔心“雙老”、院舍問題,為數不少更渴望得到“喘息服務”,如旅行或家中出現突發情況,希望有緊急服務,銜接照顧子女責任。儘管目前本澳有類似服務,但名額不足,加上申請時間過長,難以配合。

    早發早治最為重要

    另一類是,正在讀書的年輕母親,因缺乏生理認知,曾有寶寶出生後才發現是“唐心兒”的個案。不少個案顯示,特殊兒童從小欠缺參與適當的訓練,長大後會出現偏差行為,也難以控制情緒。比如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會有很重的時間觀念,執着於某個時段完成某件事情,當父母不認識、理解這個問題的癥結,便會覺得兒童出現問題,令相處變得困難。

    周惠儀認為,社會應推出針對教育,如讓年輕母親重新認識唐氏綜合症、自閉症等,了解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坦言目前本澳有類似的教育,但仍未普及,特殊家庭的家長多不明白早療的重要,要明白採用專業手法便能自我調適,改善問題,釋放照顧壓力。

    照顧者生津可考慮

    談及政策上須改進之處,她稱復康理念源於社區照顧,延長殘疾人士在社區的時間,可延遲退化及踏入院舍的階段,也有助減低福利開支。問題是如何啟動社區照顧?到底有否足夠資源讓殘人士停留在社區裡?有沒有資源協助特殊家庭購買輔具,或在家中加裝特殊設備?能否參照鄰埠般為特殊家庭的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

    情緒支援釋放壓力

    她建議增設面向殘疾人士的家庭服務中心,因應這類家庭的特性,推出具針對的服務內容。望政府多投放資源,讓相關婦女走出來,使情緒得到支援,釋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