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顧平中國畫展明教科文中心揭幕
  • 饒宗頤荷花佳作回歸館周五展出
  • 青少年流行時裝 技術大賽昨舉行
  • 義工製35000衛生福袋 捐贈菲律賓貧困地區
  • 20170816B7澳門新聞
  • 3澳門啟動高清話音通訊功能
  • 新福利參與青年善用餘暇計劃 為新生代提供實習體驗
  • 結伴同行親子遊完滿舉行
  • 澳門福建文化節周末舉行
  • 扶康會寶利中心舉辦保齡球活動
  • 政府公佈修改青年創業援助計劃
  • 20170815B7澳門新聞
  • 陽光少年外展雲南交流圓滿完成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 拜訪中聯辦
  • 麥瑞權質詢青年政策成效
  • 文創團體訪深圳交流
  • 20170814B7澳門新聞
  • 旅院香港推廣優質旅遊教育
  • 交通局持續優化巴士服務
  • 梁榮仔指新式咪錶機操作困難

台灣姑娘與蒙古族“呼麥”的不解之緣

2017-06-05 00:52


【特訊】據新華社呼和浩特消息,走進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的音樂教室,布穀鳥鳴、瀑布飛瀉、萬馬奔騰的聲音此起彼伏。台灣姑娘李紀辰正與馬頭琴手練習“呼麥”演唱,“呼麥”和馬頭琴激烈“碰撞”,在教室中還原出大自然的聲音。
今年29歲的李紀辰來自台北,目前在台南大學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從小就喜歡音樂的她,大學時與好友組建過樂隊,在台灣頗受歡迎。在台灣小有名氣的李紀辰希望自己的音樂能與眾不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到了蒙古族“呼麥”演唱。
時而厚重、時而高亢的“呼麥”聲,深深吸引這個台灣姑娘。“一場音樂會下來,我聽到了很多大自然的聲音,河汊分流、瀑布飛瀉、山鳴谷應的聲音在我的腦海裏迴響,仿佛置身於森林深處,很難想像人類能唱出這麼多的聲音。”李紀辰興奮地說。
與“呼麥”的初次邂逅令李紀辰久久難以忘懷,她終於找到了尋覓已久的聲音。“唱‘呼麥’時,聲帶發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發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基音渾厚深沉、泛音聲若金石,再加上馬頭琴的旋轉低回,給聆聽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說。
為了了解這個神秘而又神奇的音樂,李紀辰曾在台灣多地求教,但是所獲甚微。她說:“在台灣,人們常聽的有流行音樂和本地民族音樂,‘呼麥’在台灣極少能聽到,它讓我重新認識了民族音樂。”
在台灣求學不得的李紀辰在網絡上搜索“呼麥”演唱會和教學視頻,拷貝在電腦裏自學。“我照葫蘆畫瓢,翻來覆去地模倣拷下來的視頻,把自己唱的‘呼麥’錄下來與原唱對比,有時發音很相似,但有時氣息的運用總是拿不準。”她回憶說。
對“呼麥”如癡如醉的李紀辰,2010年前往新疆向圖瓦“呼麥”藝術家拜師學藝。“蒙古族‘呼麥’因地域不同,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蒙古國的‘呼麥’鏗鏘有力,有戰場將士的氣概;內蒙古的‘呼麥’融入現代元素,更適合現代人們對音樂的追求。而圖瓦人的‘呼麥’,更像是一首民歌,帶給人快樂和音樂的享受”。
了解了各地“呼麥”的特色後,李紀辰開始謀劃著到內蒙古學習融入現代音樂元素的“呼麥”。今年3月,李紀辰聽說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將在4月開設“蒙古族‘呼麥’藝術人才培養”培訓班。一聽到這個消息,她的心就飛到了千里之外的內蒙古。“聽內蒙古大學的老師說,在內蒙古有很多學唱‘呼麥’的女生,而且唱得很好,我也想像她們一樣。”
4月1日,李紀辰經過5個多小時的長途飛行,來到了呼和浩特。第一次來內蒙古的李紀辰,看到蒙古族元素的建築、駿馬雕塑、馬頭琴造型的橋,都感到很新鮮。一同參加培訓的50名學員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民族,“沒想到能和這麼多天南海北、不同民族的學員共同學習‘呼麥’,還有很多知名的老師來講課,我們都很期待。”
然而,培訓的第一天,李紀辰就碰到了難題。“呼麥”基礎發音課的老師來自蒙古國,李紀辰聽不懂老師的蒙古語授課。“聽不懂也要學”,為了克服語言障礙,李紀辰把老師講課內容用錄音筆錄下來,下課後向同學請教,她還買了一套學習蒙古語的教材,抓緊業餘時間學習蒙古語。“這次來內蒙古學習‘呼麥’對我來說是個很難得的機會,無論遇到怎樣的難題我都要克服,一定要把握好機會。”李紀辰暗自下決心。
李紀辰之前接觸最多的是流行音樂,怎樣把刻在腦海裏的流行音樂思維“抹掉”,從零開始學習唱“呼麥”也成了令她頭疼的事。“流行音樂沒有太複雜的標準,但‘呼麥’就不一樣了,聲帶、口腔、氣息的運用都很有講究,要很仔細地去領悟‘呼麥’的奧妙才能學會這個天籟之音。”
學習中,李紀辰不斷地摸索“呼麥”演唱技巧,還把學習蒙古語與學唱“呼麥”結合了起來。“蒙古語與‘呼麥’發音有很多共同點,蒙古語裏卷舌音很多,發音也比較低沉,‘呼麥’也一樣,發音渾沉,舌頭的運用很有技巧,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呼麥’能成為蒙古族獨特音樂的原因之一吧。”
如今,培訓已接近尾聲,但李紀辰還意猶未盡。為了參加結業巡演,李紀辰天天都要到音樂教室和馬頭琴手配合練習。“這次培訓的學員們都有很好的‘呼麥’基礎,結業巡演是一個很好的切磋機會,我也要呈現出最好的表演。”李紀辰信心滿滿。
培訓結束後,李紀辰將要返回台灣。對未來她有很多規劃,每一個規劃裏都少不了“呼麥”。“回到台灣後,我要把‘呼麥’介紹給更多的人,讓人們了解和喜歡這個自然的音樂。”李紀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