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深合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啟動
  • 深合區澳青實習計劃啟動
  • 新聞特搜
  • 教局公益金合作支援特困人士
  • 琴澳辦“一加四”產業宣教
  • “五四”青年論壇周六舉行
  • 賀:加大保障低收入者福利
  • 特首晤上海市長深化滬澳合作
  • 涉未成年性犯罪法例毋須調整
  • 廉署引入服務獎勵金獲認同
  • 市署設60臨時廢舊家具收集站
  • 本年度醫療券擴至深合區使用
  • 林宇滔質疑非常規做法
  • 徵供應商調研對白海豚影響
  • 多部門訪漁民宣導“五防”
  • 生態島環評公示期延長
  • 澳大生海星分享寫作心得
  • 法學士赴葡進修計劃報名
  • 科大特聘教授分享語言教育
  • 東南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

新青協:及早規劃打造宜居社區

2017-06-10 06:35


    與青年探討偉龍馬路公屋計劃

    新青協:及早規劃打造宜居社區

    【本報消息】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日前舉辦主題為“住得到等於住得好?”的“青年友計傾X Café巡禮”系列討論活動,與二十多名青年共同探討近期備受社會關注的偉龍馬路公共房屋計劃。嘉賓及參加者分享自身社區體驗,並提出對社區建設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居住空間的期盼。

    活動由新青協城市發展關注委員會主任陳昭怡主持,邀請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梁倩文、中區社諮會委員張志雄和離島區社諮會副召集人施妮娜任嘉賓。

    立體交通綠色出行

    對於未來在離島區興建大型社區,施妮娜引述研究指出,偉龍馬路現時車流量達每天五千架次,為氹仔重要的交通幹道,日後項目落成將會加大路面承載壓力。建議偉龍馬路可採用立體交通,並與雞頸馬路相連,減輕偉龍馬路的交通壓力。

    有參加者表示為石排灣居民,入住初期區內的公交配套不足,要花上不少時間才能到達上學上班的地點。施妮娜認為,偉龍馬路公屋項目應該及早規劃交通配套,建議先行安排巴士路網覆蓋該區,亦應利用鄰近輕軌站點的優勢,做好交通接駁,同時積極打通步行路徑,連接離島區步行系統,讓居民能夠有便捷、多樣的綠色出行方式。

    張志雄尤其關注社區服務設施的配置。縱觀現時社、經屋居住人口結構中長者比例居多,加上未來澳門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可預計日後區內會有不少長者居住。他結合自身經驗分享,長者多圍繞自己居住區周邊活動,故對社區醫療機構、長者日間中心等設施需求大。政府必須及早預計未來需要,在投入硬件設施同時優化服務,讓長者身心健康地生活。

    提供上門看顧服務

    有任職社區護士的參加者表示贊同,希望日後的公屋社區中提供更多上門看顧服務,讓部分行動不便長者在家中能夠得到社區關懷。亦有參加者分享歐洲托兒與長者服務相結合的例子,指其不但能讓雙方得到照料,能促進跨代共融。張志雄指,要掌握居住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數據,通盤考量社區各方所需的服務設施,才能投入適合的設施項目以及合理的設施規模,打造更優質的社區生活。

    借鑒湖畔、石排灣公屋項目經驗,梁倩文指出,新開發住宅地段的商業元素對社區可持續發展起着重要作用。區內商業配套充足,居民就無需跨區購物,減低交通負擔,有助凝聚社區。建議未來新區可考慮引入優惠政策,例如首年租金優惠、預留部分店舖供青創和文創等,促使商業多元化,創造積極良好的營商環境,使居民與商家達至雙贏。

    多元配置戶外空間

    有參加者認為,偉龍馬路地段作為新建巨型社區,期望它不論日夜都能夠充滿活力。陳昭怡表示,不分晝夜的公共活動是社區朝氣蓬勃的來源,新的社區應要效法,設置多元配置的戶外空間,供居民進行多元化的活動,更需要引入組織者帶動社區活動,增加居民的歸屬感,從而逐步誘導居民自發組織和參與各類興趣活動,使社區充滿活力。

    陳昭怡總結指出,正如活動主題,每人對於居所和社區都有不同的期盼,希望未來不單只是住得到,更能滿足住得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