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澳門業界:港澳「握手」風光無限

2017-06-26 04:18
  許多澳門人喜歡在天氣好的時候登高東眺大海,銀絲帶一樣的港珠澳大橋穿越浩渺的煙波由遠及近,接入人工島上的銀白色旅檢大樓。“一地三通,如意牽手”的建築設計構想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即將完工的港珠澳大橋,不僅將開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互聯互通、協調發展的新時代,香港和澳門兩個隔海相望卻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特別行政區,也將真正實現空間上的“握手”。
  “半小時生活圈”深入聯動互補
  此間業界認為,這兩個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承擔重要角色的特別行政區,將以“半小時生活圈”的新型地理結構,實現更加深入的聯動與互補發展。
  “港澳之間的經濟關係,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熱絡起來。”澳門基金會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那一時期西方國家同時向香港和澳門提供紡織品配額,香港獲得的配額滿足不了需求,但澳門的配額用不完,這吸引了許多香港出口商和製造商到澳門投資設廠,成為帶動澳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迅速發展的動因。
  楊道匡表示,由於鄰近香港這個國際性大都會,澳門這個幾乎被殖民當局“遺忘”的小地方,通過學習香港經驗,緊跟“四小龍”的發展步伐,建立了現代企業、金融業、旅遊業,甚至是管理嚴格的博彩業。而這也為日後港澳兩地融入內地的發展建立了基礎與前提。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澳門共吸引外來直接投資2318億澳門元,其中來自香港的投資佔比達25.5%,僅次於開曼群島位居第二。香港是澳門旅遊業除內地外的第二大客源市場,2016年有超過640萬人次香港旅客到訪澳門。
  攜手解決雙方在發展中遇到的瓶頸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張祖榮表示,如果說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在回歸之前的經濟聯繫屬於完全意義上的“市場決定”的話,回歸後,在中央政府一系列支持港澳發展的政策框架下,在粵港澳合作的新形勢下,以及兩個特區政府尋求互利共贏、互補發展的主觀意願下,港澳兩地的互動發展進入有機制、有協議、有研究、有步驟的新階段。
  據介紹,港澳兩地特區政府自2008年起建立了“港澳合作高層會議”合作機制,雙方官員定期進行會晤。2016年,在第九次港澳合作高層會議上,兩地政府代表草簽了《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稱《港澳CEPA》)主體文本,標誌著兩地在充分發揮自由港等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兩地投資環境的開放和優化,積極而有序地推進兩地的經貿服務合作。
  此間輿論認為,《港澳CEPA》與內地分別同港澳地區簽署的CEPA及補充協議產生了疊加效應,意味著內地、香港、澳門之間建立了具有制度保障的市場開放關係,使兩個特區共享同一個國內市場,並共同搭建內地企業走向世界的平臺。
  “隨著內地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發展,國家對港澳的重視程度愈發提升。國家需要香港和澳門在對外開放中扮演不同的功能與角色,這需要兩地攜起手來,共同發展、共同承擔。”楊道匡說。
  他認為,站在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的重要節點上,已經可以預見未來港澳兩地互補與協調發展的諸多可能性。
  “香港的迪士尼、珠海的長隆、澳門的歷史文化街區,分別是珠三角地區最響亮的旅遊品牌。而起點在香港大嶼山的港珠澳大橋,將把越來越多的迪士尼遊客直接帶到珠海長隆,然後通過珠澳之間的蓮花口岸進入澳門,從而促進三地旅遊業的發展。”他說。
  此外,楊道匡認為,港澳之間在地理空間上的“握手”,還有望解決雙方在當前發展中遇到的瓶頸。比如,港珠澳大橋建成後,珠江西部城市選擇香港機場作為國際航線的機會將大大增加,而澳門機場的定位將面臨尷尬。但另一方面,香港機場正在考慮建設第三跑道,鉅額的投資將會是一個掣肘因素。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機場到澳門機場只有半小時車程。完全可以考慮把澳門機場作為香港機場的第三跑道。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利好。”他說。
  優質資源互補對接
  說起港澳之間的協同發展與互利共贏,澳門的金融、會展、物流、電商、醫療、網際網路+、社會服務、職業教育等領域人士紛紛認同:隨著區域合作進程的加速,港澳之間的產業有了新的功能區分和錯位發展的需求,這既是市場決定的,也是兩地謀求為國家發展承擔重要責任的必然選擇。
  從深圳移民澳門近20年的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理事長何海明,對港澳以及內地之間的產業互動感受深切:“香港的會展業是澳門和內地的‘老大哥’,時至今日仍是亞太地區最優秀的會展城市。但是再向未來看,香港的會展面積將拼不過新加坡,低成本因素將拼不過深圳,落戶澳門的國際高端展會也越來越多。相鄰的城市不應該成為相互蠶食和競爭的關係。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協調機制,讓優質資源實現互補與對接。”
  他透露,目前澳門和香港會展業界正在共同推動一個“令人激動”的願景——希望由香港攜手澳門,共同配合廣州承辦2018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屆時,三地將通過不同的分工體現出各自的優勢,這些優勢加在一起,就是大灣區城市群的能量與競爭力。”何海明說。
(《新華社》 劉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