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張敬軒冇癮拍拖結婚
  • 張繼聰擔心女兒成長
  • 郭富城:到時帶女兒一齊睇
  • 《家家有本事》講腺病毒和肺炎支原體
  • 《澳門人》介紹風箏歷史
  • 純屬虛幻噱頭
  • 《人在花間住》廣州大劇院首演
  • 樂韻傳萬家下月舉行
  • 逸聲會知音今永樂響鑼
  • 盜版之害跨四分一世紀
  • 製作團隊分享拍攝心情
  • 話劇《蘇母》歌頌傑出女性
  • Kent哥扶持後進
  • 舒淇曬高竇貓照片
  • 原創話劇《鄧世昌》首演
  • 楊冪與導演識於微時
  • 陳嘉樺:醫生擔心我更年期到
  • 冼靖峰讚鄭則士關心後輩
  • 張家輝意大利宣傳新片
  • 視事關心

人性與道德之間的掙扎

2017-07-10 06:35


    人性與道德之間的掙扎

    ——續談《十誡》

    從被德俄入侵到共產黨統治,波蘭在上世紀一直處於動盪之中。生於一九四一年的奇斯洛夫斯基,正是在動盪時代中成長,成年後為了溫飽而拿起攝影機工作。從紀錄片到政治戲,後來認為電影改變不了政治,心淡之下轉為拍人性題材,發掘道德、感情、宗教之間的人性掙扎,筆觸悲觀,注重啟發性。

    奇氏的好友皮西維奇,本是律師,注重法律與邏輯,但兩人合寫的《十誡》劇本,理性與感性並重、哲理與人性並行、宗教與現實兼顧。片中,第二誡透過妻子懷了別人骨肉的故事,寫出道德與生命之間的抉擇;第四誡以兩父女近似亂倫的關係,描繪出倫理與親情的矛盾;第五誡針對法律與生命的衝突;第六誡繪畫愛情與人性的落差;第八誡是恐懼與道德的掙扎;第九誡是靈與慾的對抗。

    十誡源於《聖經》,內容具有極高的道德標準;但在奇氏眼中,莫說一般人,連虔誠教徒也未必做得足。奇氏以現代角度剖析人在十字路口的抉擇、在十誡與人性之間的兩難全。以第八誡為例,因為戰時被殺的恐懼,虔誠教徒不敢為猶太女孩洗禮,結果差點致女孩於死地。這樣一個在恐懼、宗教與生命之間的十字路口,教徒選擇了忠於自己的做法;這做法在外人來看是自私的、不被宗教所容,卻是最真實、最常見的舉止。

    又如第二誡,丈夫患癌、懷了別人骨肉的女主角,正值人生的重要關口;醫生亦被牽連在十字路口中,因為他只要透露病人生或死,足以影響胎兒的命運。再如第五誡,少年殺死別人,法律以死刑結束了少年生命;法律是否大於生命?是否凌駕於道德之上?

    可見,《十誡》並非展示人性道德的最高標準,而是描繪人在十字關口中的思想掙扎,再折射到宗教、法律、歷史、感情之中,過程錯綜複雜、微妙拉扯,有的人物越走越痛苦,例如第一誡的父親;有的角色捨棄感情,像第六誡;有的奔向美好明天,像第八誡。黑與白、甜與苦、情與恨的交纏中,一切注射在人生中;奇氏對人生的洞悉力,透徹入微。

    (五之三)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