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顧平中國畫展明教科文中心揭幕
  • 饒宗頤荷花佳作回歸館周五展出
  • 青少年流行時裝 技術大賽昨舉行
  • 義工製35000衛生福袋 捐贈菲律賓貧困地區
  • 20170816B7澳門新聞
  • 3澳門啟動高清話音通訊功能
  • 新福利參與青年善用餘暇計劃 為新生代提供實習體驗
  • 結伴同行親子遊完滿舉行
  • 澳門福建文化節周末舉行
  • 扶康會寶利中心舉辦保齡球活動
  • 政府公佈修改青年創業援助計劃
  • 20170815B7澳門新聞
  • 陽光少年外展雲南交流圓滿完成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 拜訪中聯辦
  • 麥瑞權質詢青年政策成效
  • 文創團體訪深圳交流
  • 20170814B7澳門新聞
  • 旅院香港推廣優質旅遊教育
  • 交通局持續優化巴士服務
  • 梁榮仔指新式咪錶機操作困難

上海話漸失「用武之地」 滬人力倡「語言傳承」

2017-07-17 00:06

【中新社上海7月16日電】(記者 鄭瑩瑩)上海自然博物館16日啟動“上海閑話講自然——地域文化傳承展示”活動,希望通過鼓勵市民用上海話來講述自然相關的故事,吸引更多人加入“滬語軍團”。
上海自然博物館管委會副主任顧潔燕介紹,該活動7至10月將推出“滬語詩詞講自然”和“上海閑話品自博”線上活動;9至10月將深入學校,鼓勵上海市中小學生參與,並邀請滬語名家對提交優秀作品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培訓。
伴隨著滬語漸失“高光舞台”,此間一批機構、學者、市民聯手“拯救”上海方言。
對1978年出生的上海人王淵超來說,滬語是小時候一直用的語言,包括讀書時,老師上課也講上海話。而到了他女兒這一輩,已鮮少使用滬語。
當天的活動上,王淵超帶著7歲的女兒合唱了一首改編自駱賓王《咏鵝》的童謠。他說,女兒2010出生後,自己陸續寫了四、五十首上海話童謠,“希望小朋友有機會多唱上海話歌曲、多說上海話,不然我們的母語慢慢就沒有了,蠻可惜的。”
上海目前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但上海話逐步“衰弱”,尤其是新生代會講上海話的越來越少。
2012年上海社科院發佈的一份“上海市中小學生成長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即使是上海本地出生的中小學生,也祗有60%左右“基本會說上海話”。
2014年上海市統計局公佈的“上海市民語言應用能力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市民會說普通話人數超上海話;在上海出生的市民中,13至20歲市民的上海話“聽說”能力為各年齡段中最低的。
滬語在日常生活中漸失“用武之地”,但在影視文化作品中別樹一幟。上海作家金宇澄2012年以滿紙滬語完成了一部描寫上海市民生活的長篇小說《繁花》,一舉拿下多項華語文學大獎;而2016年底上映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比劇情更先造成“聲勢”的是大咖演員們的上海話對白。
上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就此話題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少人認為念課文讀唐詩要用普通話,上海話難登大雅之堂,但事實並非如此。不僅唐詩可以用滬語來讀,一些文學創作中適當加入滬語也平添色彩,其“功效”有如魯迅小說中吸納的紹興方言。
她指出,上海話是吳語的一種,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希望更多上海市民能講上海話,將語言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