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學者四建議促進大灣區交流

2017-07-27 06:35


    學者四建議促進大灣區交流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昨日舉行學術座談會,多名學者圍繞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合作交流基地”展開深入討論。與會學者提出四點建議,就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建言獻策。

    文化元素發揮黏合

    座談會獲澳門基金會支持,昨日下午四時在科大行政樓會議室舉行。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圖書館長戴龍基,澳大社會科學院院長兼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郝雨凡,澳門城市學會理事長邢榮發、《南國學術》總編輯田衛平、培正中學語文教師鍾春暉等與會。

    國家發改委與粵港澳四方在本月一日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載明澳門在大灣區的定位之一為探索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是澳門被賦予國家層面的、具規劃及建設意義的新定位。

    會上,學者們圍繞澳門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深入探討。認為從物質層面或從非物質層面,澳門都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標識。隨着大灣區的建設,系列文化元素將進一步發揮黏合劑作用,增強大灣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在世界範疇的吸引力。

    長遠而言,澳門如何構建這個交流合作基地,如何在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等議題,值得關注。學者為此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研究,充分挖掘澳門的文化內涵,以建設“交流合作基地”為基礎,帶動大灣區建成“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具體研究課題涵蓋澳門參與“一帶一路”文化建設、“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理論總結和文化內涵、“澳門學”與澳門本土知識體系建設、澳門與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等。

    助力“文化大灣區”

    二是凸顯澳門的文化優勢和獨特的文化品質。從歷史角度梳理“愛國愛澳”、包融共濟、務實進取的澳門精神之源流,深入挖掘澳門精神的深刻內涵。

    三是進一步加強澳門文化交流基地機制的建設,樹立具有世界文化高度的文化地標。如設立領導機構(委員會),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及澳門“五年規劃”精神指導下,制訂“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任務、重要舉措等,按規劃推進基地建設。

    四是凸顯澳門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大灣區與內地及全世界的文化交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在謀劃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八項重點工作”中,就包括“推進人文交流,促進文化繁榮”,澳門可善用四百多年的中西文化交匯之積澱,助力建設粵港澳“文化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