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研社服機構加入非強積金

2017-08-05 04:36
  【本報訊】社會文化司長譚俊榮昨日表示,社會服務設施新資助制度引入合理成本模式,已運行了 2年多,社工局已在今年初委託理工學院研究社服機構公積金資助方案,預計今年第3季完成,將鼓勵社服設施加入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新資助制度下保障社服設施獲得合理資源,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以提升服務,穩定發展。
  譚俊榮司長昨日出席立法會大會,回應陳虹議員口頭質詢時表示,社會工作局自2015年7月起推行新資助制度,目的為完善對民間社會服務設施的資助條件,讓受資助社服設施能在透明化和制度化下合理分配和運用資源,藉此穩定服務團隊、提升人資質素和優化服務環境,促進社會福利服務的可持續性發展,是一項革新性和系統性的制度安排。截至2017年6月,接受社會工作局資助的社團和社服設施及項目共有245間/項,社服工作人員已達3,545名,上半年的資助金額達5.53億。而據社會工作局的資料,基於資源的有效運用,不少社服設施皆由管理實體自行安排會計人員執行財務工作,社會工作局會因應實際需要提供支援。
  譚俊榮稱, 2017年初,社會工作局對納入新資助制度的社服設施進行了2016年度帳目結算,發現81.4%的社服設施錄得盈餘,餘下18.6%的社服設施錄得不同程度的赤字。社會工作局已緊密與相關的管理實體和機構協調跟進,查找原因並妥善處理和作出調整。同時,社會工作局一直積極推動社服設施善用機構資源,除了用於經常開支和行政開支之外,亦可因應實際運作所需,優先用於人員培訓、設施修繕、設備置換和服務拓展等項目上,以達到適度和合理運用公帑,亦盡顯新資助制度賦予社服設施在資源運用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由此可見,大部份受資助社服設施的財務狀況理想,未有因為資助模式的轉變而出現財政問題。
  另一方面,作為社服設施的管理實體,在新資助制度下,不單能夠清晰地掌握轄下單位的財務及運用狀況,加強其監察職能,還能透過新增設的服務總監資助職位,提升整體的服務規劃和管治功能,並增加了人員向上流動的機會,對推進社會服務專業化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於有意見認為主管人員的晉升不能跨範疇作年資計算,早於去年社會工作局已與各管理實體溝通共識,可讓具備非所屬服務範疇主管經驗的人員,擔任不同服務範疇設施/項目的主管,藉以進一步加強主管人員的培養,推動橫向調動,並豐富主管人員對不同範疇的管理經驗。新資助制度關乎到本澳社會福利服務的長遠發展需要,亦是體現了特區政府重視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的一項措施,因此,社會工作局對資助制度的檢視工作從未間斷,透過定期與各管理實體和社服設施舉行會議,廣納不同的意見,理解社服設施目前面對的問題,現正針對性開展相關優化工作。
  譚俊榮稱,《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為確保制度有序落實,社會保障基金已制定一系列的宣傳及推廣措施,包括與社會工作局合作,為社服機構舉辦制度說明會或專場講座,並會聯同社會工作局進行探討,研究透過提供專項資助,鼓勵社服機構主動加入《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可行性。社會工作局亦已於2017年初委託澳門理工學院進行“社服機構公積金資助方案研究”,配合特區政府推行的《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鼓勵社服設施加入參與,促使兩個制度雙軌同行,這不單只為完善和提升對社服人員的福利待遇和退休保障,還能達到留置人才之效。有關研究預計於本年第三季完成,屆時社會工作局將會再作分析,適時提出綜合方案,鼓勵社服設施加入《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社會工作局亦正全面檢視「標準人員配置規劃」,有序地開展各項優化工作,讓資助制度更具彈性和靈活性,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服務需求,同時亦有助於提升社服設施的管理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