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顧平中國畫展明教科文中心揭幕
  • 饒宗頤荷花佳作回歸館周五展出
  • 青少年流行時裝 技術大賽昨舉行
  • 義工製35000衛生福袋 捐贈菲律賓貧困地區
  • 20170816B7澳門新聞
  • 3澳門啟動高清話音通訊功能
  • 新福利參與青年善用餘暇計劃 為新生代提供實習體驗
  • 結伴同行親子遊完滿舉行
  • 澳門福建文化節周末舉行
  • 扶康會寶利中心舉辦保齡球活動
  • 政府公佈修改青年創業援助計劃
  • 20170815B7澳門新聞
  • 陽光少年外展雲南交流圓滿完成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 拜訪中聯辦
  • 麥瑞權質詢青年政策成效
  • 文創團體訪深圳交流
  • 20170814B7澳門新聞
  • 旅院香港推廣優質旅遊教育
  • 交通局持續優化巴士服務
  • 梁榮仔指新式咪錶機操作困難

一道要永遠銘記的傷疤 ——訪德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

2017-09-04 00:30

人們在德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內參觀

人們參觀德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內

囚犯居住的營房內部

在德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內拍攝的照片顯示的是一幅1942年至1945年集中營囚犯月度死亡人數圖表。(新華社)

守衛對囚犯所做的瘧疾人體試驗記錄

德國達豪集中營內拍攝的紀念碑,上面用五種文字寫著“再也不要重演”。

德國達豪集中營拍攝的國際紀念碑主雕塑(新華社)

德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內拍攝的一名時年14歲的立陶宛猶太女孩的手風琴

德國達豪集中營營區主樓

德國達豪集中營營區監獄內景

“建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這樣的機構,就是要提醒人們,類似納粹大屠殺這樣的慘劇永遠不要再發生。”日前,德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館長加布裏勒·漢默曼女士對來訪的新華社記者這樣說,“‘永不重演’,是集中營倖存者希望傳達的信息。”

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20公里處,於納粹黨上臺的1933年從一座停用的彈藥廠改建而來,是德國納粹政府興建的第一座集中營。直至1945年4月被美軍解放時,共有來自40個國家的逾20萬人被關押在達豪及周邊附屬集中營中。其中有至少4.15萬人在關押期間因饑餓、疾病或遭虐待、處決而死亡。

1965年起,營區和火化場原址被改造為紀念館,保留並展出大量原有建築和歷史遺物,用充分的細節來展示和銘記這裡發生的慘劇,以記錄納粹罪證並供後人研究。如今,這裡每年會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約100萬參觀者。

紀念館入口處的石碑上,醒目地寫著一句話:“達豪——這個名字的意義在德國歷史上永遠不能抹去。”紀念館裏,記者看到許多由學校組織前來參觀的青少年、以“給後代的證據”為主題的特展和“對未來的警示”等標語。

當記者問到戰後成長起來的德國人是否還應對納粹罪行懷有負罪感時,漢默曼回答說,年輕人沒有罪責,但是應該對未來有責任感。這也正是德國許多學校都會組織學生來達豪參觀、並將其作為課程的一部分的原因。

日前剛剛攜子參觀過達豪集中營的美國律師張軍告訴記者,他十分認同一名倖存者的話——“青年一代無需對過去負責,但他們需要對未來負責”。他還引述哲人桑塔亞納的話說,“忘記歷史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

然而,在當今世界,仍有一些人用似是而非的言論為法西斯罪行辯白,甚至更有人直接鼓吹種族主義等納粹理念。

在紀念館的信息中心,一名在紀念館任職多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德國生活著許多日本人,但相比其他國家的人,很少有日本人來。

一直以來,人們在對比中發現,日本和德國這兩個民族對二戰中戰爭罪責的反思態度存在很大差異,隨著時間推移,這一差異也越來越大。

在談到這一對比時,漢默曼和紀念館教育部負責人呂特根思先後向記者介紹說,德國社會最初對納粹的罪行也是選擇回避和遺忘,正是一次次對戰犯的審判,並將審判結果公之於眾震驚了德國人,使人們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

有資料顯示,自二戰結束以來,盟軍及德國政府先後發起數百次對納粹分子的審判。無論何時,只要有充分證據,德國政府都會對當事人追查到底。就在今年8月2日,德國漢諾威檢方剛剛駁回一名現年96歲的前納粹黨衛軍成員的緩刑申請,逃脫了逾七十年的罪人仍要入獄服刑。

正是這一次次審判讓德國民眾受到教育,認識到嚴懲法西斯的必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德國社會開展反思的進程中,由倖存者及他們的後代成立的各種組織也發揮著積極作用。早在1955年,達豪集中營倖存者就成立了國際達豪委員會,多年來一直推動著收集納粹罪證、保存歷史遺跡、興建紀念館以及開展教育等各項工作。

2015年5月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達豪集中營解放70週年紀念儀式上說:“為了那些納粹受害者,為了我們,也為了下一代,我們絕不能忘記過去。”

就是秉承著這樣的態度,一道德國歷史上的傷疤被自己人揭開,暴露在世人目光之下,接受一代代後來人的審視。

新華社記者袁帥 張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