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李靜儀質詢大潭山隧道工程進度
  • 400多間零售鮮活食品場所獲登記證明
  • 以軍擴大拉法撤離令稱三十萬人已離開
  • 歐洲歌唱大賽爭議下舉行 瑞典歌手奪冠
  • 受極端天氣影響 斗門荔枝大幅減產
  • 轉帳比密碼助查 2人墮公檢法騙案失324萬
  • 特區政府堅決反對美國國會報告涉澳內容
  • 偷運物品內地漢逃跑避關檢涉違令遭法辦
  • 中總團結帶領工商界把握惠澳措施機遇
  • 筷子基住宅電熱水爐爆破牆身倒塌
  • 習近平:培養更多愛國奉獻時代新人
  • 團體辦浴佛祈福慶佛誕
  • 阿富汗北部暴雨成災釀逾百死
  • 筷子有住宅疑熱水爐爆炸
  • 深合區講解商辦樓調整為臨時酒店會政策
  • 仁慈堂參觀全民國安教育展
  • 貿促局:新增8市個人遊利商貿發展
  • 團體倡加強舊區活化宣傳分流旅客
  • 深合區:商廈改酒店賦能澳琴旅業發展
  • 亞太旅遊協會2024年度峰會週三揭幕

馬濟時總督大馬路

2017-11-23 06:30
在澳門,有不少街道都是以外地城市或人物來命名。當中包括有以外地城市來命名的,如羅馬街、倫敦街、布魯塞爾街、柏林街、科英布拉街、波爾圖街、馬六甲街等。還有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北京街、上海街、昆明街等。而以人物來命名的街道亦不少,如孫逸仙大馬路、何賢紳士大馬路、馬濟時總督大馬路、冼星海大馬路等等,其中馬濟時總督大馬路便是為了紀念馬濟時總督而命名。
馬濟時總督大馬路位於澳門半島東南部,即外港新填海區的東部,北端由柏林街起,南端至孫逸仙大馬路,全長約為450米。因街道於外港新填海後出現,街齡並不悠久,但卻高樓林立,現時更是外港新填海區的一條重要交通要道。
馬濟時總督大馬路的出現主要是為了紀念澳門總督馬濟時(葡萄牙語:Jaime Silvério Marques)。馬濟時於1915年出生於葡萄牙,在1940年進入葡萄牙軍事學院學習工兵課程,二戰期間,他隨所在的陸軍前往亞速群島,於1941年至1944年期間都駐紮在聖米格爾島上。戰後,馬濟時曾被派往葡屬印度,是當時葡萄牙重要的陸軍軍官及政治人物。
1959年,馬濟時被葡萄牙政府任命為澳門總督。1961年,馬濟時向葡國政府建議,將澳門定位為「恆久性的博彩區」,獲得葡國政府的允許。他在1962年離任。
至1974年4月,他參加了康乃馨革命,推翻葡萄牙第二共和國,並成為民族拯救軍政府成員之一。
為何澳門政府會將外港新填海區的一條大馬路以澳門總督馬濟時來命名呢?據相關資料顯示,澳門開埠400多年來,除擁有濃厚的中西歷史文化交流外,博彩業則是澳門發展的另一個特色。雖早在16世紀,賭博便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直至18世紀30年代中,澳門賭權仍處於壟斷局面。後到1960年代初,澳門工業開始萌芽,時任澳門總督的馬濟時在研究澳門經濟狀況時,意識到當時澳門博彩壟斷狀況下細小的經濟體系很難突圍發展,於是便向當時的葡萄牙政府建議將澳門劃為「特殊娛樂」的旅遊區,並改革賭牌競投方法,自此以後,澳門才開始了正規且現代化的博彩業。
另外,馬濟時擔任澳門總督時的成績還不止如此。據歷史記載,澳門有史以來第一次官方以書面形式關注澳門城市保護工作是於1953年12月10日,由澳門總督史柏泰任命的一個委員會提出,以「確定現有的建築文物」。繼而7年後,澳門總督馬濟時任命了另一個新的工作組,其工作為「研究和提出適當的包括措施以保護和重視歷史和藝術文物」,雖當時有關文物建築的概念,僅限於一幢幢的樓宇、教堂、宮殿及砲台,但卻為日後澳門政府文化保育的理念打下了深遠的基礎。
D.jpg 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