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 社工局:日後院舍青少年若外出後尋找不果 所有受資院舍最遲要晚上11時報警
  • 兩間食品廠被揭共用340公斤過期餡料製包點 市政署:有兩間食店售賣
  • 團體到勞工局遞信 要求檢視政府外判商用大量外僱、「專才引進」政策
  • 今早清晨湖畔大廈火警 疑電線短路引致 150人須疏散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離島社諮委倡多渠道改善膠樽回收

2018-11-06 19:23




離島社諮會召開平常會議。委員林家全表示,澳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各經濟體中排名前列,但環保政策仍有進步空間,認為可參考最新歐盟的「限塑令」,思考本澳的減塑政策。建議政府循多渠道改善膠樽回收,包括推動膠樽智能回收,以及倡導鼓勵博企或大型活動回收膠樽。
林家全指出,歐洲最近通過「限塑令」,2021年起禁止歐盟國家使用即棄塑膠製品,歐洲歐盟所有成員國禁止使用包括吸管、塑膠餐具等一次性塑膠製品,以遏止塑膠垃圾污染環境,同時亦有調查證明現時的瓶裝礦泉水膠樽正受到塑膠微粒污染,早在三月有外國媒體報導指出,從研究人員檢測來自美國、巴西、中國內地等9個國家的膠樽水發現普遍受到塑膠污染。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各娛樂場、度假村每天產生的膠樽亦可能會帶來環境污染和其他的社會影響,他希望當局加強關注。
林家全建議政府可從以下三方面,逐步推進本澳環境保護的進程。
一、政策推動做好膠樽智能回收
政府或可考慮採用現金回贈或積分換取日用品的方式鼓勵回收膠樽,由市民負責將用完的即棄塑膠容器退回零售商或引入智能自動回收機進行回收,或可考慮在學校、商場或大型屋苑設立智能膠樽自動回收機,逐步養成環保的習慣,吸引市民多回收塑膠容器。外國及鄰近地區亦有實行類似政策,一般都可大幅提升膠樽的回收率,一些甚至達到八至九成,成效甚佳。
二、 倡導鼓勵博企及大型活動回收膠樽。
本澳每年都有各類型的戶外活動、會展等舉行,這類活動通常都是派發一次性的瓶裝水或紙杯,還有每天較多使用瓶裝水的大型酒店或博企,建議這些重點行業或可考慮引入相應的政策引導回收膠樽和設立膠樽回收處理機制,同時設立膠樽回收點,另一方面可考慮嘉許和宣傳回收工作出色的企業。
三、參照其他國家地區環保再生政策
由政府倡導商家參照德國新興的「押金環保杯」制度。德國這種押金外帶杯的制度有利於重複再用紙杯,消費者外帶咖啡時,可以用這種能重複使用的外帶杯,但需要多付一部分的押金,退還杯子(不限於購買點,只要參加這個計畫的地點皆可)就能拿回押金。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