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澳門多管齊下變廢為寶

2019-06-24 03:33
  依山面海的澳門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其優雅潔淨的環境,變廢為寶的技術,讓不少參觀者開了一回眼界。
  車入澳門氹仔,即可遙見發電廠指天而立的巨型煙囪,五星級中國大酒店赫然矗立附近。走進廠裡,整潔的廠房掩映在碧草、綠樹、紅花間。密封的控制室內,工人安坐椅中,按動電鈕指揮巨型吊臂運轉自如地調運垃圾。這裡垃圾堆積如山,卻聞不到些許臭味。
  循環利用
  發電廠離澳門本島大約5公里,它背依大潭山,近靠大海。澳門環保局人員介紹,澳門每天產生的大部分城市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商業廢料及可燃廢料等,就在這裡處理。
  作為地域狹小、人口密度高的都市,垃圾又日益增多,焚燒是澳門處理垃圾的第一選擇。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澳門就在垃圾焚燒方面走在了前面。1992年至今,焚化中心共處理了400多萬噸垃圾。如果這些垃圾直接堆埋處理,所需的土地面積相當於整個澳門半島的面積。破解「垃圾圍城」的風險,並非一句空話。
  垃圾焚燒,在焚化爐運行,還可產生電能。據廠方介紹,這些電力大約30%供焚化爐廠自用,另外的70%輸入澳門電力公司的供電網路。別小看垃圾焚燒的發電量,它占整個澳門供電量的3%左右。
  除了焚燒發電,在垃圾處理問題上澳門強調變廢為寶,迴圈再利用。比如澳門環保局很早就推出廢舊電池收集計畫。所謂聚沙成塔,單塊僅幾十克重的廢舊電池,收集總量以噸計。逢年過節,不少人都會收到「利是」(紅包)。但年節一過,大多數被當作垃圾丟棄。環保局就此推出相應計畫,將完好的利是封回收迴圈再利用。從廢棄物裡面回收「利是」,正是澳門對待垃圾問題的絕妙隱喻。
  澳門特區政府和企業還盯上了比較容易降解的廚餘垃圾。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秘書長吳培娟表示,城市的固體垃圾裡約有13是廚餘垃圾,經過環保分類處理,廚餘垃圾可轉化為有機堆肥和培養土,實現廢物利用。
  自2012年5月起,澳門環境保護局就設立「廚餘處理示範專案」,以推動更多酒店共同參與減少廚餘的工作。澳門環保局通過評審,搜集和記錄酒店廚餘回收量等資料,以監察酒店的環保表現。
  澳門主要酒店集團之一的金沙中國,在旗下酒店一共安裝了7台廚餘垃圾處理機,每台處理機每天可處理1.5噸垃圾,實現了無害分解和排放。
  「軟」「硬」兼施
  面對城市和經濟急速發展對現有垃圾收集方式帶來的壓力,澳門特區政府不斷改進其收集方式和完善相關的設施。近年來,澳門已經建成130多個封閉垃圾站和約70個移動式垃圾壓縮站,以代替傳統的垃圾桶,並在旁邊擺放回收塑膠、玻璃、金屬和紙張的分類桶。
  同時,澳門開始建設一套設於地下的「城市自動垃圾收集系統」。系統主要在垃圾產生地點附近設立多處投放口,利用真空吸取的方法,通過設置於地下的專屬管網,將垃圾運送至轉運站作進一步的處理。
  這一技術創新的好處是,減少傳統式垃圾桶佔用公共道路、夜間收集垃圾所帶來的噪音等問題,同時也可改善街道環境衛生狀況。位於澳門半島白鴿巢公園附近的一間封閉式垃圾站,就配備了電子感應投放口,不需要觸摸垃圾桶蓋即可投放生活垃圾。垃圾站內部安裝了紫外線消毒燈和殺蟲燈,沒有異味和蚊蟲。
  硬體設施的進步,大大提升了垃圾處理效率。但生活垃圾的處理既需要投入硬體,也需要升級「軟體」。這個「軟體」,就是管理水準。所謂升級,就是要跟上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
  澳門垃圾焚燒處理領先。但除了優雅潔淨的環境這個表像,先進技術加嚴密管理,才是垃圾焚燒在澳門行之有效的「法寶」。
  說到嚴密管理,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澳門以前也採用粗放式回收,管理鬆散,比如用單一垃圾桶接收所有垃圾,帶來的後果是滋生蚊蟲、污水異味擾民,影響後續效果。如今精細化管理與硬體配合,效果讓人耳目一新。
  環保教育
  澳門垃圾焚化爐廠被視為成功的範例,也逐漸成了澳門人環保教育的基地。在前往焚燒中心中央控制室的路上,有一道10多米長的環保走廊:天藍色的牆面上,垃圾桶排成一排,由繩子牽引著飛在半空中,大猩猩坐在垃圾山上好奇地看著垃圾吊鬥抓起垃圾……
  據介紹,這是澳門一位元漫畫家的作品,旨在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展示整個垃圾處理過程。澳門政府巧妙地將環保教育貫穿於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監管全過程。有參觀者表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幼稚園,怎麼也想不到是垃圾焚燒廠」。
  在澳門不少封閉垃圾站上,寫有警示語:「亂拋垃圾,可被罰款澳門幣600元」。但罰款不是目的。澳門環保局表示,該局不斷加強與多個部門合作,提高各界的環保意識,鼓勵居民珍惜資源、減少製造廢物及加強分類回收,推動綠色生活,達到「源頭減廢」。
  例如,環保局與超市業界攜手合作推出2019「環保超市」嘉許計畫,通過平臺表揚積極參與環保工作的超市,推動業界實踐更多減廢回收和減塑措施,鼓勵市民養成綠色消費的環保習慣。
  澳門在自然資源方面先天不足,人均資源有限,加上林立的賓館飯店,每年約3000萬人次的遊客,給澳門的生活垃圾處理帶來不小的挑戰。要可持續發展,除了焚燒和節約並行、技術與管理並重,環保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先進的處理技術讓我們實現了可持續經營,但更重要的是從源頭上制止浪費。」金沙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部部長薩義德•穆巴拉克說。
(《人民日報‧海外版》 任成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