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 社工局:日後院舍青少年若外出後尋找不果 所有受資院舍最遲要晚上11時報警
  • 兩間食品廠被揭共用340公斤過期餡料製包點 市政署:有兩間食店售賣
  • 團體到勞工局遞信 要求檢視政府外判商用大量外僱、「專才引進」政策
  • 今早清晨湖畔大廈火警 疑電線短路引致 150人須疏散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讀者來論】在停待中成長

2021-01-03 15:27

防疫措施下,公園設施被封,超市物資被搶購一空。(圖片由作者提供)
2020年2月中我從澳門來到澳洲開始第一年的大學課程,3月份開學時生活還是一切如常,疫情來到澳洲突然讓一切發生了變化。這是我進入大學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開始正式自己獨立生活,疫情讓原本滿懷喜悅地過大學生活的日子一下子改變過來。
我獨自住在離市區校園需要45分鐘火車車程的郊區,身邊要好的中學同學因住得不近;大學又由校園上課改為上網課;到超市買餸又要步行很久,自己當時沒有其他資源支援,更不堪是買餸時發現超市的餸菜幾乎給其他人買光;街道平日已很冷清,執行隔離措施後更顯得額外靜寂,突然間熟悉的環境好像只剩下自己的居所。
疫下生活有困難 辦法總比困難多
回想疫情初期,人們都表現恐慌不安,不僅搶購物資,當時大家都沒戴上口罩,所以特別刻意不互相走近,維持比一米還要遠的距離。因為我2月中離開澳門時經歷過疫情初期的情況,已經有了認知,所以沒有太大的恐慌。只是到了6月至9月底執行最嚴格防疫措施期間,由於每戶只限1人外出,自己亦儘量不外出,所以每週一次外出購物時,基本上沿路沒見到有其他行人,在超市亦只有1至2人在購物,晚上8時又實行宵禁,所以整天周圍都異常安靜。
一個人獨自面對隔離措施,確實有些困難需要克服,辦法總比困難多。日常生活因為自己沒有車子代步,而且基本靠步行,外出很不方便。政府隨著疫情收緊防控措施,包括限制每戶只可一人外出和一人到訪,限制每日出行時間和只限於購買生活用品、看醫生等基本必要所需,這些都需要自己一一面對。幸好有同學雖然住得很遠,每星期還是會來找我一趟,平日亦會通過電話、視訊等通訊科技來傾談,自己亦組織了Zoom call與朋友一起玩遊戲和看電影渡過時間,有時亦會通過Facetime一起做功課,大家可能在通訊中不多說話,只是通過科技讓大家感覺有人相伴學習。跟家人亦會用Facetime傾計,一同晚飯聊天,感覺像跨越了地域界限。
停待期間苦與樂
雖然如此,但每日過著同樣的生活,時間逐漸變得不是一個概念,如同產生了停待 (stop and wait)狀況。因為本身在學習地理和政治的相關課程,上課時會不時接觸和討論到疫情問題,但只是透過網課形式進行,好像看電影般。因此,在家中隔離,卻又通過網課討論世界疫情問題,感覺真實發生的疫情卻又添上一種虛幻。
在這個停待期間,給我最大的得著是可以思考自己。疫情前,對於事物的認知很多時是從外看內,疫情期間反而給了自己機會由內看外,因為日子就是每天只對著自己,有了自我反省的空間,寂寞亦成了自己的朋友。回看這段經歷,相信對自己會是一件好事,學會了從中找到自我快樂。可能現代社會著重從物質上、從資本上尋求快樂,忽略了細味簡單的事物,如曬太陽、讀書和與大自然接觸,過去不會想像到原來會從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可能這段時間不被上班、上學的規律限制,有多些空間做自己的事,可以多些追求自己的思考和創意道路,期間閱讀和繪畫創作就是自己最大的樂趣和舒壓方法,也給我反思到在疫情前,社會沒有給人們太多這些面對自我的機會,人們活得就如資本主義奴隸,這跟韋伯的鐵籠理論,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被框在籠中一樣。
疫情帶來的感悟
由疫情我得出了一種新的感悟,雖然疫情期間的隔離措施好像把人關在籠中,但在「疫情的籠中」反而有了自己的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韋伯的鐵籠理論描繪人沒有了自己,隔離的生活反而讓自己釋放了出來,有更多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給自己思考和創造。讓我想到其實人不需要太過因循社會的發展步伐和速度,可以多給自己停下來尋找自我的機會。
回到澳門前,澳洲的疫情已穩定下來,在澳門的14天隔離期,我不但不感到討厭,反而更珍惜這段時間,給自己的心靈安靜下來,不受社會的紛擾影響,準備留在澳門的這段期間,學習和參與一些人道支援和關注不同族群權利的工作,希望日後可從國際、地區、國家和個人層面探究更多疫情引伸的不平等現象,以至國際社會如何面對和解決。
還有一點希望分享的是,尚幸澳門的疫情一直穩定,澳洲則由穩定到七月時突然增加,澳洲政府須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在這個轉變中,看到澳門人對疫情期間的隔離措施沒有出現太多不同意見或抗議,澳洲卻仍有人反對,雖然只是少部份的反對聲音。不同的狀況一面反映了人們對自由意志的追求,亦反映了一些人缺乏了團結意識。無論怎樣,我認為這次疫情照亮了人生最重要之處,人要給時間自己做有意義的事,去學會簡化生活模式。人與人之間不要被自私蒙蔽,尊重個別不同的自我固然重要,但面對疫情摒棄自私,團結顯得更重要。
你覺得這個停待期,對你有甚麼意義?
(小標題為編輯後加)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