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 社工局:日後院舍青少年若外出後尋找不果 所有受資院舍最遲要晚上11時報警
  • 兩間食品廠被揭共用340公斤過期餡料製包點 市政署:有兩間食店售賣
  • 團體到勞工局遞信 要求檢視政府外判商用大量外僱、「專才引進」政策
  • 今早清晨湖畔大廈火警 疑電線短路引致 150人須疏散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 梁孫旭促檢視缺場地的熱門運動 馬場用地或可開闢為臨時體育場地
  • 拆掉再重組

出土古炮資訊少 黃東:應公開資料 集思廣益

2021-03-13 16:28

圖為本年3月於澳門銀河酒店施工地盤發現的第二支古炮。(相片:文化局)

文化局將對銀河地盤炮管出土物作研究分析 。(相片:文化局)
早前再有古炮於氹仔銀河的地盤出土,但消防、警方與文化局就古炮的尺寸所公佈的數字並不一致。軍事評論員黃東認為,政府的跨部門協調混亂,又指,幾次挖掘後文化局公佈的資訊甚少,透明度低。
公開訊息混亂且少 難推斷古炮歷史
 黃東指,就今次發現古炮,政府各部門所公佈的訊息並不一致。翻查資料,當時消防稱,兩支古炮長約1米,口徑20毫米。隨後警方表示,兩支古炮分別長約1米及1.3米,口徑為50毫米及60毫米。文化局翌日公佈,古炮分別長約1.08米和1.3米,口徑均為約 60毫米。黃東直言,「怎可能是口徑20毫米?」認為地盤環境複雜,需要消防到場無可厚非,「但應不會由消防測量、處理這事。」又指,如交予文化局,應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又有感,因為相關的訊息發佈上因為透明度甚低,先來到的消防、治安警在將之當成爆炸品處理時有否接觸過炮身,周圍環境有否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破壞並不清楚。「他們可能有拍下錄像,但我們看不到,一切都是等局方發稿,發相片。」
 最近兩次銀河的地盤有大炮出土,文化局公佈的資訊是現場相片和古炮的尺寸。根據新聞稿上的數據,三門同在銀河地盤發現的古炮分別是長度約為1.45米、口徑約為80毫米;長度約為1.08米、口徑約為60毫米;長度約為1.3米、口徑約為60毫米,尺寸並不同。黃東認為,無法完全根據這些資料確定幾門古炮是否屬同一來源。
「因為沒有公佈(資料)——那怕是一張相,可以從正上方清楚見到炮身銘文。現在只是從外形和炮尾特徵判斷是同一類型、不同口徑、生產年代比較接近的產品。今次兩門炮的口徑,三個不同部門三個不同版本,真實口徑仍然存疑,只是從常識判斷文化局公佈的應該比較接近事實。不過從(今次)兩門並列、未除泥的古炮的相片見到,兩炮不太像同是口徑60毫米,好像稍為有粗幼之分。真實情況外人不得而知,透明度真的太低了,我們已經盡全力。這樣少的公開資訊只能夠霧裏看花。(政府)完全沒必要保密到如國家機密般。」
望地盤停工 作詳細考古
黃東批評,政府的透明度低,對政府連炮上是否有銘文、徽號也不公佈感到不解。他指,銀河的地盤位置是十字門海域,這裡曾發生大規模海戰,也是商船必經之地,沉船無數,海底猶如博物館。為何大炮會在這裡出現、是否沉船、為何沉船、是甚麼船……如此種種都是謎團,有待解開,但未見政府公開更多訊息。
他表示,去年銀河地盤有古炮出土後,自己曾就文化局公佈的資料推斷,那或不是岸炮,而是艦炮,「因為那年銀河地盤的位置是十字門水道,那時還未填海,有可能是沉船。如果屬實,那就有趣了。因為可能還有其他物件,那怕是爛木板之類。因為兩百年不算久,今次發掘的大炮,其中一支的炮口還仍有木塞,即連木也未腐。」
他認為,種種跡像顯示這裡可能曾經沉船,馬上宣佈解封恢復工程並不適合,坦言不能理解為何如此處理。「因為破壞了現場環境會找不了證據,這樣會白搞。即使知道大約是甚麼炮,你沒法印證它來自何處。你沒一些其他證物,或環境——環境已被破壞了。」他坦言,對此非常痛心。「找不到真正的答案。只能說真的很遺憾。」
「看見這樣就復工,真的很痛心。一日,你就敢肯定裡面沒其他?泥那麼深,面積那麼大,又填海了那麼久。」他認為應馬上讓地盤停工。「要查清楚下面有沒有甚麼,沒一年半載也查不了,還要複查,才不會有漏網之魚。」
促公開資料 集思廣益
就內港發現的古炮,文化局有委託專業學術機構研究,但黃東認為,報告初稿平平無奇,有感文化局可集思廣益,找不同的專家共同研究。「CALL一CALL,禮賢下士,不會找不到人。」他指,學術資源在政府手中,但政府沒好好運用,所以在澳門做學術很難。「像玩拼圖,但這拼圖在可見將來都不會拼到真正完整的圖案,因為沒有真正的官民合作,和開放的學術研究態度,只是小圈子遊戲。」
對於有指學術研究需時,報告只是初步,也難以在數月內就有深入結果公佈,黃東也認同,報告結束後,有條件也有必要繼續,不應就此了案,「因為未有真正實質的答案。問題是做了報告,報告又不公開,完全不明白當中的過程、目的。做了一件事,投資了這麼多時間,人力、物力、財力,一定有一個目的。有報告,就可配合古炮去展出,會更有說服力,吸引到更多人對澳門本地歷史產生興趣。有一連串帶動作用,是非常正面的。」
他又認為,這一年裡已挖掘出到四門古炮,基本可以做一個展覽,鼓勵本地遊。「這一定很受關注,因為人人都會想看,會達到宣傳效果,再把一些基本常識帶給他們,就會更多人知道——澳門可能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們曾是一個大炮之城,是一個有豐富大炮文化的城市。我們有軍火出產,我們的大炮曾在歷史上發揮過很大的作用,改寫中國歷史。」「甚麼叫適當時間展出?現在不是嗎?現在是最適當的時機。」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