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華師同學會談AI時代教師角色
  • 海星中華文化日弘傳統
  • 澳京嘉年華促文化交流
  • 中大同學會分享公共行政改革
  • 工聯上葡京設婦女健康驛站
  • 鏡湖護院授帽授章傳承使命
  • 城鎮景觀培訓談澳文遺
  • 長虹民族樂團今中山獻演
  • “愛在小城”宣保護動物
  • 情緒管理尤為重要
  • 灣區美容美妝協訪廠商會
  • 街總百人觀賞《遠去的牧歌》
  • 教局江門青年會加強合作
  • 泉港領導來澳招商聯誼
  • 街總倡合理分配各區充電位
  • 何厚鏵勉澳大校友發揮專業
  • 五旬婦倒斃家中待查
  • 社工籲正視家庭教育缺位
  • 外僱涉拾手機據己有被捕
  • 涉毒鴛鴦爭執報警齊被拘

發現“貨不對辦”可以怎樣?

2022-10-09 06:35


    發現“貨不對辦”可以怎樣?

    消費者如果購買的消費品出現“貨不對辦”的情況,消費者可以行使甚麼權利呢?今天小錦囊會為大家介紹相關規定。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消費者可在無須承擔費用的情況下,有權要求經營者對該消費品進行維修、予以更換、減價或解除合同,但消費者須證明商家須負上相關責任所取決的其他前提條件,例如須指出不相符、不相符於交付已存在、已造成的損害及當中的因果關係等。

    不過,雖然消費者可行使上述所指任一權利,但該權利的具體行使屬下列情況則除外。

    一、該權利的具體行使屬不可能。例如消費者購買了一塊玻璃鏡,但收貨時發現玻璃鏡中間部分已破碎,由於已破碎的玻璃不可能維修,如果消費者因此要求經營者維修,便屬不可能,故消費者只能要求更換。

    二、對經營者的要求不符合比例。例如某汽車出售時已標示輪圈可選擇黑色或白色。消費者選擇了白色後,發現交車時卻是黑色,原則上商家只須更換便可合理解決問題。所以,如果消費者因此而要求解除合同,則屬要求不符合比例的情況。

    三、按一般規定構成權利濫用。例如消費者發現所購買的摩托車有一輕微的花痕,商家最合理的解決辦法是修補有關花痕,但消費者認為這是與合同所載的品質不同而要求更換整部摩托車,便屬權利濫用的情況。

    註:本文內容主要參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

    (法務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