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FED官員密集發聲 引導市場預期
  • 狄恆責任型企業獎啟動
  • 減息預期升溫 加元轉弱
  • 內地密集出招 打造特色文旅
  • 學者:鼓勵航企拓中轉航線
  • 業者倡用好灣區資源 拓一程多站
  • 空路入境客按年飆78%
  • 講者:內捲嚴重 激發中國AI創新
  • 內地科創企押注AI領域 百花齊放
  • (一家之言)展旅遊魅力 固復甦成果
  • 穗澳中醫藥合作 建人才培養基地
  • 陳茂波昨啟程訪法國
  • Beyond Expo開鑼 聚焦三子品牌
  • 抓緊機遇發展低空經濟
  • 警反洗黑錢詐騙拘百人
  • 桂港簽四百八億投資協議
  • 李家超:港始終站在反貪腐前線
  • 經濟低迷
  • 民進黨難複製“太陽花”
  • 馬禮遇期滿八警輪班保護

公共利益與人權搏鬥

2023-01-08 06:35


    公共利益與人權搏鬥

    “隔離”就是把“疑似已染疫/可能染疫”的人和“健康的人”於不同空間隔開,有助控制疾病、降低死亡率。

    面對世界上每年平均發生二百起流行病事件,一場疾病要成為全球大流行只是時間問題。在未來的生活中,你我隨時會成為下一個病毒的“帶原者”。隔離甚或會成為生活的常態,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段,只是形式空間的變化,原則不變。

    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隔離具有其重要性,但同時存有缺陷,涉及監控、收容和控制,產生不良的心理壓力等,成為剝奪人權的手段。在衡量保護生命與保障個人隱私的同時,每個國家的人民觀看的角度不一。例如於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在崇尚自由的國度,有人甚至認為戴口罩是對個人自由的嚴重侵犯。至於該國因此病而死亡的人數,大家有目共睹。

    此時,為公共利益的法律權力必須有效行使管轄權。政府必須承擔起保護居民的必要責任,於瘟疫期間,推出一系列的公共衛生措施,包括讓居民初步認識當下病毒的基本知識,減少恐懼;必要時實施隔離,將病毒在社區傳播的危害降到最低,期望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社會的秩序。面對外界各種不穩定的因素,隔離時期隨時被拉長,需準備足夠人手解決嚴守醫學觀察的工作,包括對被隔離者的心理疏導等。於此同時,掌權之士不要濫用檢疫和隔離的權力,而且需靈活運用。反之,無利防疫,更會引起民憤。

    書中提及數個數據公司利用統計分析多個大型流行病的發展走勢,對人類的危害影響以及能解決的方案。然每次發生的大型流行病的背景均不一,需收集大量的數據進行多方的解析。對於不同的研究對象,或會引起部分國民的反對,他們不願犧牲隱私,被裸露在“千萬對眼睛”底下,甚至組織遊行、暴動,反對此類的研究。此時,人們將面對的就是公共利益和人權的拉鋸戰。哪者對於當地社會甚至全球世人健康更為重要,或因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差異,有不同的觀點。但對於國民需承擔的社會責任,政府有必要加強宣傳以及教育,官民攜手合作,才能更快地將病毒“打敗”。

    在未來,甚至會出現比過往大型流行病更嚴重的情況,隔離雖存有一定缺陷,或會使被隔離者產生心理問題,但無疑是降低感染率的手段之一,也能降低病毒突變,讓醫療系統不至於提早崩潰。對於整套嚴格的隔離防護措施,人們常見的隔離場所有醫院、酒店、公共體育館甚至家居等。倘一個地區於同一時間內多人染疫,醫療系統早已超出負荷力,家居隔離必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對於普通老百姓,他要如何更好地應對,更好地與家人“隔離”,或許聽從政府指引也許只是表面功夫的“應對”;當病毒爆發處於水深火熱階段,居家的所有人或早已“攬炒”。建築師/工程師有必要於現時或未來的建築物(包括家居、隔離酒店等),考慮病毒感染控制等需求,加入通風系統、具有消毒殺菌功能設備的指定材料,最大程度杜絕病毒的傳播。

    當隔離場所具備相應設施後,“人為疏失”是令病毒洩露的最大可能因素。對於有系統管理的醫院、酒店,如果出現因人為錯誤而令更多人感染病毒,須即時着手改善,以及進行嚴格懲處,以便更好地保護人們的生命。

    六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套具規範的強制公衛措施隔離產生,最初的隔離天數、由古至今有關隔離的各方面變化等,過往多種瘟疫的發源地、傳染渠道、對本地及全球傷害程序以及部分治療方案,期待讀者走進書中尋根究柢。

    此書極力推薦予醫護人員、負責管理隔離場所的人員(例如酒店工作人員等),再者是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對醫學史、傳染病有興趣的人閱讀。

    蔓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