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華師同學會談AI時代教師角色
  • 海星中華文化日弘傳統
  • 澳京嘉年華促文化交流
  • 中大同學會分享公共行政改革
  • 工聯上葡京設婦女健康驛站
  • 鏡湖護院授帽授章傳承使命
  • 城鎮景觀培訓談澳文遺
  • 長虹民族樂團今中山獻演
  • “愛在小城”宣保護動物
  • 情緒管理尤為重要
  • 灣區美容美妝協訪廠商會
  • 街總百人觀賞《遠去的牧歌》
  • 教局江門青年會加強合作
  • 泉港領導來澳招商聯誼
  • 街總倡合理分配各區充電位
  • 何厚鏵勉澳大校友發揮專業
  • 五旬婦倒斃家中待查
  • 社工籲正視家庭教育缺位
  • 外僱涉拾手機據己有被捕
  • 涉毒鴛鴦爭執報警齊被拘

醫療補貼計劃料續推

2023-02-10 06:35


    醫療補貼計劃料續推

    【本報消息】立法議員林宇滔口頭質詢醫療券使用及推動家庭醫學發展問題,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醫療券每年維持約七成使用率,以已完結的二○二○年度計劃為例,有近四十四萬名居民使用,結算金額逾二點四七億元,反映醫療券受居民歡迎;經收集業界反饋,對持續推行醫療補貼計劃亦持正面意見。

    執業西醫增四成

    歐陽瑜表示,醫療補貼計劃其中一個目的正是推動家庭醫學發展,鼓勵居民到私人醫生進行健康保健及疾病管理。全澳私人執業的西醫人數方面,由二○○九年的六百一十九人增加至二○二二年的八百七十九人,增幅超過四成,提供全科醫療服務,進一步推動家庭醫學發展。

    本澳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曾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典範,成效亦獲多個醫療硏究團隊肯定。至於林宇滔提及香港《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發展理念,她認為是與本澳多年來積極構建的、以衛生中心為單位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完全一致。

    港制度與澳不同

    對於立法議員羅彩燕反映很多居民認為醫療券“兩頭唔到岸”,建議參考香港醫療券二千元,把澳門醫療券提升至一千元,並放寬醫療項目的使用。歐陽瑜認為香港醫療券制度與澳門稍有不同,香港相關制度對象為長者,澳門的對象是永久性居民;再者本澳長者已得到政府免費醫療,“基本上政府包晒”,反而不適宜香港的方式。及後再有不少議員追問希望提升醫療券金額,她則稱會不斷研究。

    專科輪候達標準

    歐陽瑜又稱,去年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已大幅下降,除幾個專科門診,基本上大部分符合設定標準。衛生局長羅奕龍補充,經各方努力下,專科門診初診輪候時間已由以往八周,去年底縮短至六周,至現時平均四周。他又稱,澳門所有醫療支出,政府承擔七至八成,香港是五成,有關比例是包括政府資助醫療機構購買服務,故比例越高是對居民越有利。關於社區醫療機構轉介政府專科服務方面,歐陽瑜稱,去年私營醫療機構轉介至仁伯爵綜合醫院專科門診的個案有五百七十七宗。

    至於林宇滔關注電子健康紀錄互通平台推動至私人醫生的情況,羅奕龍表示已開放業界申請,但業界申請熱度不高,相信與不少私人診所沿用手寫病歷、電子化水平不高等有關,政府會繼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