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金管局提醒警惕偽冒銀行貸款廣告
  • 調查指本澳居民上網率維持九成三 網絡隱私安全受社會關注
  • 2024年度泳季明日開始 當局料五一假期海灘人流增多
  • 美國密歇根州爆高致病性禽流感 市政署:涉疫區禽肉及其產品不批入口申請
  • 首季交通意外按年升20.6%至3,755宗 跨境汽車流量較同期升39%
  • 廉署揭兩關員涉誇大病情請病假騙薪酬 無需上班獲逾300萬
  • 澳琴聯動拓商機 橫琴支持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政策講解會舉行
  • 近300種藥物獲批 深合區指定醫療機構可使用澳已上市藥物
  • 即將進入風季 市政署拜訪團體推防災減災工作
  • 五一黃金周料日均迎客13萬 高峰期每日逾70萬人次出入境
  • 煮麵炒菜沖奶茶通通全自動 當局研餐飲業智能化升級支持措施
  • 橫琴主要景區去年迎客1,168萬 業界指琴澳旅遊團助開發新線路
  • 後台電子化資助擴至多行業 以科技賦能中小企升級轉型
  • 日圓貶破160再創新低 午後反彈引來干預揣測
  • 優質礦藏愈來愈少 銅價漲破10,000美元
  • 日擬擴大限制四項半導體技術出口 商務部:有損全球供應鏈穩定
  • 友誼橋往氹仔方向旅遊巴貨車相撞 約30人受傷 旅巴司機一度被困
  • 餐飲業智能升級方案展示會舉行 助中小企升級轉型
  • 廣告商會:惠澳措施拓會展演藝業市場 促澳門創造獨有文旅產品增強競爭力
  • 林定國:23條立法無損新聞自由 不論對政府批評多尖銳

被「中央一號文件」點名 電捕蚯蚓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2023-02-16 19:01


內地電商平台一度販售各式「地龍儀」,助長「滅絕式」捕殺蚯蚓。(網絡圖片)

國務院日前發布「中央一號文件」,其中明確提出「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小小蚯蚓,為何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電捕蚯蚓,為何要禁止?原來蚯蚓價值不菲,電捕蚯蚓背後是巨大利益驅動。而電捕蚯蚓屬於「滅絕式」捕殺,不僅導致蚯蚓數量急劇下降,更危及農田安全,破壞生態環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鬆土,糞便可以作為肥料,令土壤更肥沃、適於種植;蚯蚓曬干後,又是中藥地龍的藥材來源,據傳具有息風止痙、清熱的功效。由於野生蚯蚓資源面臨枯竭,市場上地龍供不應求,近年來價格持續走高。據業內介紹,早年地龍的收購價為每公斤40、50元(人民幣,下同),如今飆至每公斤230元。九派新聞報道指出,電商平台售賣「地龍」的不在少數,每斤價格100元至300元不等,一些商戶還特別強調,自己賣的是「野生地龍」。

一直以來,蚯蚓主要靠野外捕捉。為了提升效率,有廠商推出電捕蚯蚓的裝置「地龍儀」,即將儀器的正負兩根電針插入潮濕土壤,依靠電壓刺激,迫使蚯蚓爬出土壤,直接被人撿走,而這又被稱為「絕戶式」捕蚯蚓,因為不論老幼蚯蚓都被一網打盡,時間一長,該區域的土壤排水性變差、板結,最終失去活性,影響農作物產量。

有收購地龍的商家透露,地龍儀剛推出時,有人每天能電捕蚯蚓500公斤,根據當時40、50元的單價,以及每七斤蚯蚓曬成一斤地龍來計算,「一天收入上千元還是不成問題的」。據統計,內地2020年地龍產量高達860噸左右。一位公益組織志願者指出,僅2021年在某電商平台上幾個商家的數據顯示,售出的地龍儀就超過十萬台。

由於一些地區瘋狂電捕野生蚯蚓,已對區域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威脅。2020年7月8日,「中國綠髮會」向廣東珠海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對中山三家地龍儀生產企業提起公益訴訟。法院最後判決商家在全國媒體上刊登道歉聲明,並賠償159萬元的生態環境損失費用。

近年,北京、廣東、海南省海口市等地,也先後出台法規,將野生蚯蚓等納入保護範圍之內。

玉林市一家此前銷售地龍儀的五金店主15日受訪時透露,已經不賣地龍儀了,「現在不允許銷售」。當地中藥經銷商也稱,「去年10月就不讓收當地(野生)蚯蚓了,現在出政策了,不能搞,管得比較嚴」、「銷售的地龍是從泰國進口的,售賣本地地龍的話要有正規來源和手續」。(編輯部)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