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新聞小語)整合博物館資源促教育旅遊

2023-05-15 06:35

    整合博物館資源促教育旅遊

    為響應每年一度的“五 · 一八”國際博物館日,本澳二十間各式主題博物館昨聯合舉行嘉年華活動,並將在本月內以不同活動吸引公眾尤其年輕人進館參觀,善用文博資源,助力講好博物館故事。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涵蓋關注“良好健康與福祉”、“氣候行動”及“陸地生物”三大目標。寓意博物館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對構建美好生活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每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旨在引領公眾重新認識博物館,多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現今,博物館功能更趨多元,很多先進國家及地區早已把收藏、研究和教育列作博物館三大基本功能。終極目標就是為教育服務。一些海外著名博物館,更是文明與地位的象徵。

    澳門地方不大,各主題博物館、陳列館卻不少。以澳門博物館為例,為本澳地標建築,藉豐富和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展示數百年來小城的歷史變遷;澳門藝術博物館為本澳規模最大的文物藝術類博物館,精品紛呈;消防博物館為舊式建築成功活化的好例子;斥巨資翻新的大賽車博物館,引入新科技體驗設施,增設知名賽車手蠟像後,入場率攀升;葉挺將軍故居,不折不扣是一所推廣鄉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各館皆有不同使命與功能,已成為青少年學生的“第二課堂”。

    一直以來,不少學校根據課程內容所需,安排學生到相應博物館參觀學習,現場教學,以助學生補充和鞏固在校內學習的知識,加深理解。除教育功能,博物館更起着豐富旅遊內涵的作用,助推深度遊、休閒遊,成為旅遊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彰顯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形象。

    今屆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為三年疫情後再度公開舉辦,現階段各館宜重新檢視既有功能,設法提升展覽魅力,強化展品志趣。本澳博物館多而繁雜,但規模有限。是故,一是善用現有博物館資源,二是思考在固有資源下是拓展、是整合,還是打造全新概念與功能的博物館?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