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 (一家之言)餐飲業創新轉型引客
  • 財爺:首季經濟增長在預測區間
  • “積金易”平台6·26投運
  • 港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 陳國基:延續金庸熱講好中國故事
  • 攜程集團受惠旅遊業復甦
  • 抓緊低空經濟發展新機遇
  • 跨境理財通為金融機構帶來機遇
  • 關注中葡論壇會議新成果
  • 港股上周急升 後市考驗250天線
  • 聯線遊料倍增 做好跨境配套
  • 生產力:首買優惠 打開市場
  • 學者:提高顧客體驗 優化商品
  • 青企:以商業客戶作主軸線
  • 中銀中小企:更多自動化省成本
  • 旅行社:營業額大增 銷情理想
  • 智能手信店 打造文創銷售平台
  • “五一”勞動節料有驟雨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做好內港治水答卷 為片區活化添動力

2023-12-18 06:35

    做好內港治水答卷  為片區活化添動力

    特區政府在上月發表的二○二四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到,將以活化歷史片區為抓手,帶動社區經濟發展。由特區政府政策主導,具豐富營運經驗的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帶領構思,為社會各界創設參與條件,集合力量全力推動歷史片區活化。消息一經公佈,城區居民、商戶均抱以期望,希望在政府及綜合度假休閒企業的深度合作下,為片區活化及發展創設新思路,為歷史片區帶來新的活力及機遇。

    善用內港海岸線

    內港曾是澳門貨物進出口重地,掌握經濟命脈,是澳門這座小城騰飛的前沿地。隨着城市發展及時代變遷,內港一帶已日漸老化,加上長期受水患問題困擾,內港片區早已失去昔日榮光,不復當年繁盛之景。又因區內建築日久失修,營商環境老化,區內商舖空置率較高,市容雜亂無章及近年的人口老化,內港片區成為了居民口中的“舊區”,甚至是“殘區”。當年的繁華之地,已今非昔比,實在讓人感到惋惜。

    內港佔據澳門半島三分之一的海岸線。澳門因海而生,靠海而榮,充分利用好海岸線及水域作為資源,必定是內港片區活化生機所在,值得社會深入思考。此外,內港片區充滿地道風情,“人情味”濃厚,亦是澳門小城的核心價值,且內港作為澳門開埠的前沿地,經歷五百多年的歷史沉澱,因內港昔日繁榮發展而成的片區深埋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其實活化內港片區無需投入大量資源,只需深度挖掘,就可將寶藏重新展現,這寶藏正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發展所需,亦能夠充實“一基地”內涵,更是澳門要發展產業多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水患問題阻活化

    內港片區一直以來難以活化的問題,主要源自於老生常談的水患問題。近年特區政府在內港一帶建設的水泵站及蓄水箱涵,對解決大雨及天文大潮所引致的輕度水浸已卓見成效,成績令人鼓舞,值得讚賞。不過對如“天鴿”、“山竹”等特大颱風所帶來的風暴潮的防洪設施仍未落實,這亦必定對內港片區的活化及發展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根治內港片區水患問題,攸關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是讓區內居民、商戶及投資者得以安心的定海神針,因此必須做好這道答卷。

    建壩治水作觀光

    建議政府在全力推動活化歷史片區、刺激社區經濟發展兩大願景的同時,充分考慮在內港對開十至十五米海域,由媽閣至青茂興建堤壩用作治水,堤壩底部可用作優化蓄水箱涵,地面層可加建外圍幹道,而堤壩中層可建設輕軌北線,堤壩頂層可設立兩公里長的海景休閒觀光走廊,同時應誘導內港碼頭進行優化、產業升級轉型,將內港打造成全新面貌的海上旅遊風景線,徹底解決一直困擾內港及相鄰地區發展的水患問題,為澳門產業多元化增添新動力。

    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  蕭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