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消費季啟動
  • 成都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 水母秘境
  • 韓江現今年第三號洪水
  • 整頓旅遊亂象
  • “箬葉”浮碧波
  • 公安部發“五一”交通提醒
  • 遼漢酒後舞廳外放火被燒死
  • 內地青年“五一”出遊料增兩成
  • 多地高校禁學生組團出遊
  • 以軍高層批准進攻拉法計劃
  • 俄:美倘沒收俄資產將報復
  • 哈馬斯發佈人質視頻
  • 拜登走後門仍被“問候”
  • 學生反戰示威蔓延多國
  • 美大學又有近二百人被捕
  • 李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 菲否認與華就仁愛礁達共識
  • 《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英文版發行
  • 李強會見馬斯克

(社論)世界觀決定中美行為迥異

2024-02-26 06:35

    世界觀決定中美行為迥異

    近日舉行的第六十屆慕尼黑安全會議聚焦全球目光。會上,中美兩國最高外交官向世界闡述不同的世界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強調,“多輸不是理性的選擇,共贏才是人類的未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聲稱,“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此發問:“哪種哲學應該塑造我們的未來?”

    布林肯言論之露骨,令人瞠目。美國向來喜歡標榜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此番“餐桌菜單論”則徹底暴露美國骨子裏信奉的是唯我獨尊和霸權霸道,精準且生動地反映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觀。

    “餐桌菜單論”譯成中文就是“不為刀俎即為魚肉”,這並不是布林肯第一次提及。二○二二年,布林肯對中美競爭作出過類似表態,聲稱美國“現在及將來都坐在餐桌旁”。再往前追溯,一九九三年美國中東問題期刊一篇關於黎巴嫩的文章曾用到這句話,後來被不少美國政客在不同場合提及。

    從這句充斥零和博弈思維的話中可以窺見美國究竟是如何看待國際關係的。在美國政客眼裏,廿一世紀的世界仍然是弱肉強食、以大欺小的“叢林”,美國憑藉全球頭號強國的“實力地位”可以肆意妄為。

    長期以來,美國政客就是信奉這樣的“叢林法則”。政治上,美國長期打着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軍事上,窮兵黷武,在聯合國承認的一百九十多個國家中,只有三個國家沒與美國打過仗或受其軍事干預;經濟上,巧取豪奪,借助美元的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利用對國際組織的控制,脅迫他國服務美國政治經濟戰略;科技上,大搞壟斷打壓,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行徑貽害國際社會,給許多國家帶來動盪與災難。

    美國的盟友也難逃成為美國“盤中餐”的命運。為了一己私利,美國“背刺”盟友堪稱行家里手。二○二一年八月,美國突然宣佈撤軍阿富汗,在喀布爾機場重演“西貢時刻”。烏克蘭危機,在歐洲盟友水深火熱之際,拱火澆油的美國卻賺得盆滿缽滿。美國還利用烏克蘭危機造成的歐洲能源危機,通過補貼和低能源成本誘使包括歐洲企業在內的跨國企業將投資和生產從歐洲轉往美國,狠狠薅了一把歐洲的“羊毛”。難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是做美國的盟友則是致命的。

    今天的世界,早就不是某個超級大國壟斷操控的私人餐桌,而是所有國家應該共享繁榮、共擔責任、公平競爭的廣闊舞台。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公道不要霸道,要合作不要對抗,這是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注定要成為菜單上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