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消費季啟動
  • 成都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 水母秘境
  • 韓江現今年第三號洪水
  • 整頓旅遊亂象
  • “箬葉”浮碧波
  • 公安部發“五一”交通提醒
  • 遼漢酒後舞廳外放火被燒死
  • 內地青年“五一”出遊料增兩成
  • 多地高校禁學生組團出遊
  • 以軍高層批准進攻拉法計劃
  • 俄:美倘沒收俄資產將報復
  • 哈馬斯發佈人質視頻
  • 拜登走後門仍被“問候”
  • 學生反戰示威蔓延多國
  • 美大學又有近二百人被捕
  • 李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 菲否認與華就仁愛礁達共識
  • 《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英文版發行
  • 李強會見馬斯克

我商業航天或迎萬億市場

2024-03-01 06:35

    我商業航天或迎萬億市場

    據中新社報道:二○二三年中國共完成六十七次火箭發射,僅次於美國,其中民營商業航天異軍突起,商發數量、發射份額、發射成功率等都創下歷史新高。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最新一期刊文稱,中國商業航天下游應用市場或將達到萬億元級別。

    二○一五年被稱為中國商業航天元年,當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佈《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第一批商業航天企業應運而生。

    聚焦衛星應用運營

    當下,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巨大。據艾媒諮詢二○二二年三月發佈的《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趨勢專題研究報告》,預計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在二○二四年將突破二點三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泰伯智庫二○二三年二月發佈的《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研究報告》稱,到二○二五年這一數字將達二點八萬億元。與此同時,僅是商業航天產業鏈下游的應用市場規模就或將達到萬億元級別。

    衛星的應用與運營相比於商業航天產業鏈中的上游製造與中游發射更具盈利能力。衛星在空中組網,提供大量數據,實現信號的全球覆蓋,是當前商業航天最清晰可見的盈利場景。

    其中,低軌衛星因為繞行周期短、近地面等特徵,能够實現數據的快速獲取和傳輸,受到各國重視。

    二○二○年,中國向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了星座頻譜申請,計劃發射約一點三萬顆低軌衛星,代號GW。二○二一年,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負責統籌規劃GW衛星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次年“星網工程”正式立項。除此之外,由上海市政府主導、業內稱為“中國版星鏈”的G60星座,計劃發射約一點二萬顆低軌衛星。

    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百奇簡單算了算賬,假設國家發射了一萬顆衛星,低軌通信衛星目前國內平均造價算三千萬元,硬件投入已超千億元。以業內經驗性的“十倍理論”來看,衛星形成的應用市場規模通常是硬件投入的十倍以上,因此下游應用可以輕鬆實現“萬億級市場規模”。

    建信息增值服務鏈

    關於如何把巨大的市場規模轉化為盈利,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遙感委員會主席顧行發表示,現在商業航天的產業鏈像一個啞鈴,兩頭分別是上游製造和下游應用,中間的服務轉化薄弱,限制了下游應用的發展。出圈的更多是火箭、發射台和衛星,這說明發展所需的原料有了,但要完全發揮其商業價值,在以火箭、衛星為代表的基礎產業鏈形成的同時,還應同步構建衛星數據普及等信息增值服務產業鏈,釋放下游市場空間,將啞鈴狀變為喇叭狀。

    而劉百奇則表示,要求航天企業這樣一個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的行業在短時間形成盈利,才能登陸資本市場,將不利於行業快速發展。企業上市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希望政府進一步出台支持商業航天企業上市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