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消費季啟動
  • 成都全面取消住房限購
  • 水母秘境
  • 韓江現今年第三號洪水
  • 整頓旅遊亂象
  • “箬葉”浮碧波
  • 公安部發“五一”交通提醒
  • 遼漢酒後舞廳外放火被燒死
  • 內地青年“五一”出遊料增兩成
  • 多地高校禁學生組團出遊
  • 以軍高層批准進攻拉法計劃
  • 俄:美倘沒收俄資產將報復
  • 哈馬斯發佈人質視頻
  • 拜登走後門仍被“問候”
  • 學生反戰示威蔓延多國
  • 美大學又有近二百人被捕
  • 李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 菲否認與華就仁愛礁達共識
  • 《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英文版發行
  • 李強會見馬斯克

(社論)為幾輛電動車 美歐醜態畢現

2024-04-11 06:35

    為幾輛電動車  美歐醜態畢現

    為了限制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等綠色低碳產品,近期,美歐醜態畢現,暴露出極其自私和狹隘的心態。

    “當今最傑出經濟學家之一”、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近日訪華,把矛頭指向中國清潔能源產業,拿所謂“產能過剩”對華施壓。彭博社氣候和能源領域專欄作家大衛·菲克林四月九日發表文章,直指耶倫為阻撓中國清潔能源產品出口,不惜把反氣候保護主義包裝成綠色產業政策,甚至丟棄了二百多年來的經濟學原理。

    菲克林指出,面臨全球清潔技術轉型需求,中國“產能過剩”一說站不住腳。中國企業發力清潔技術只是因為市場存在強勁需求,並非“不公正的國家支持”。耶倫更無視“比較優勢”經濟學原理。根據該理論,如果一個國家能夠以比你更低的成本製造商品,你就不應該提高關稅壁壘;相反,你應該進口這些貨物,讓你的行業變得更有效率。

    菲克林還指出,在談論氣候變化時,華盛頓大談發展清潔技術,這與耶倫指責中國清潔技術“產能過剩”相矛盾。就在四個月前,中美同意到二○三○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提高兩倍,這一目標後來成為聯合國氣候協議COP28的核心。

    美國貝勒大學副教授、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欣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曾用“產能過剩”來打壓日本汽車業,如今“故技重演”,再次暴露美方對崛起經濟體競爭時的那種狹隘心態。王欣認為,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緩慢與自身的政策混亂脫不了關係。

    出醜的不僅是美國政客,歐洲一些政客的言論也令人吃驚。歐洲議會歐洲人民黨黨團主席曼弗雷德·韋伯近日稱,“中國從歐盟目前的氣候政策中受益太多”。歐洲對燃油車的禁令是一個嚴重的產業政策錯誤,並叫囂歐盟氣候政策“綠色協議”不應該成為一份所謂的“中國協議”。

    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轉型方面態度一直比較積極,此前還推出“綠色新政”,提出二○三五年禁售燃油車,並設立到二○五○年成為世界上首個“氣候中和”大陸等目標。現在為了限制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歐盟不僅要求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海關登記,未來可能對相關車輛徵收“追溯性關稅”,一些政客更大開歷史倒車,企圖推翻歐盟“綠色新政”。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崛起,絕不是靠政府補貼,而是源於供應鏈完整度和產業聚集度高、充分的市場競爭以及超大市場規模快速促進技術迭代等因素。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僅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多元化消費選擇,也在助力更多國家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當前,美歐國家一方面呼籲民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清潔能源部署;另一方面卻設法阻止民眾購買來自中國的高性價比電動汽車等綠色低碳產品,做法自相矛盾,成為國際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