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港努力防洪水浸黑點大減

2014-04-07 00:00
【新華社4月6日電】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6日撰文表示,香港自1989年以來投入240億港元提升防洪基礎建設,水浸黑點已由二十幾年前的超過130個,減少至11個。

曾俊華在當日發表的網文中表示,十多年前暴雨往往造成廣泛地區水浸,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更令社會受到經濟損失。今天的情況能大大改善應歸功於渠務署在過去多年在提升防洪基建方面的努力。渠務署自1989年成立以來投入了240億港元,完成了80項主要防洪工程,水浸黑點由超過130個,減少至只餘下11個。

曾俊華表示,渠務署在提升防洪基建時,除了以傳統方法改善河道、疏導和排走雨水外,近年更以具創意的方式治理水浸威脅,包括雨水排放隧道及蓄洪池。

曾俊華介紹說,渠務署在港島西部、荔枝角及荃灣完成了三條雨水排放隧道,總長度接近20公里,最大的直徑達7米多,足以讓雙層巴士通過。渠務署採用了創新的截流防洪方案,於半山策略性位置興建大型雨水進水口,截取由山上流向下游市區的雨水,然後經由地底隧道將雨水直接排放出大海,以減輕下游市區雨水排放系統的負荷。港島西部雨水排放隧道系統,於2013年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評選為“21世紀香港十大傑出工程項目”。而荃灣雨水排放隧道的排洪量最高,可達到每秒223立方米,即只需要11秒便可注滿一個標準游泳池。

曾俊華說,另一個創新的防洪設計是蓄洪池。在暴雨期間,將上游收集的雨水暫存在蓄洪池內,待暴雨過後才把池內貯存的雨水排走,以減輕雨水排放系統在暴雨期間的負荷,從而避免因雨水排放系統不勝負荷而出現水浸。上環蓄洪池和大坑東蓄洪池已啟用多年,其中大坑東蓄洪池的容量達10萬立方米,相等於40個標準泳池。

曾俊華說,雨水排放隧道就好像一道護盾屏障,守護下游的地區;蓄洪池則爭取額外時間疏導暴雨。兩者有助減低水浸威脅,保障相關地區市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活動。

曾俊華表示,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在140多個經濟體當中香港連續4年在基礎建設方面排名第一。特區政府會繼續大力投放資源提升基建,改善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