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學聯呼籲加強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

2015-03-14 00:00

  【本報訊】澳門學聯理事長梁子豪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來澳主持回歸十五週年慶典時,向澳門各界提出了“四點希望”,最後一點強調澳門社會應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延續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他說,內地與澳門一直血脈相連、唇齒相依,卻因政治關係分隔四百多年,現在終於如願團聚,回歸祖國,意義重大,但不少青少年在回歸時年紀尚小甚至仍未出生,對回歸和國家的認識不夠深入。學校與社會有需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政府須考慮建立客觀、立體、系統性的國民教育,協助青少年全面認識國情,增強民族認同感。

梁子豪認為,內地與澳門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不少青少年期望深入了解國家各方面的發展和現況,現時社會未有提供系統化的方式讓青少年接觸國情。他指出,現時本澳大部份學校設有公民教育或品德教育等課程,配合中國歷史和中國地理等科目來構成基本的國民教育體系,不少學校和民間團體近年踴躍組織學生前往內地進行交流參訪、親身接觸。但他認為,由於現時不同學校對於國民教育的層次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加上學校、家長以至社會對此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致使青少年對於國家的認識更多的是傾向從互聯網吸收,但互聯網的資訊良莠不齊,難辨優劣,青少年難以分析資訊的真確性,影響他們對國家的全面客觀認識,更使他們對國民身份感到混亂。因此,愛國教育不但是學校的事,更是澳門整個社會的事。政府、學校及社會各界必須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建立良好的國民教育體系。

梁子豪建議政府考慮在學校推行客觀、全面、立體的國民教育,但由於本澳多元的教育環境,應同時尊重各學校的宗教和品德教育傳統,可考慮以先導形式由學校自行參與,定時評估課程成效。同時,特區政府應加強與內地教育部門合作,組織專家學者根據國家形勢及本澳現實情況制定客觀全面的國民教育教材,將中國近現代史、中華傳統文化和政治體制等納入教材內,並適時更新,讓教師參考選用,也應為相關教師提供適當的培訓課程,確保教師具備能力引導學生思考,逐步為青少年建立客觀分析思維。同時,社會不同的團體也須同心協力,營造一個尊重傳統,鼓勵認識國家文化的環境,才能更有效推動國民教育,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