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選舉涉違規宣傳五宗 卅二人重簽代表法人
  • 南海伏季休漁結束 百多漁船出海作業
  • 菲婦感染登革熱危殆 今年第六宗輸入病例
  • 房屋局加緊為經屋做契 向青怡購者發出許可書
  • 檢院對9被告裁判的聲明
  • 特首晤南部戰區政委魏亮
  • 經局講解青創援助申請條件
  • 陸澳全力追查電騙 司警絕非坐以待斃
  • 新批發市場快將運作
  • 非漢瘧疾今年首傳入
  • 負責任博彩認識度調查將開始
  • 港男涉爆竊女友疑作假證詞
  • 問題利賓納回收擴大
  • 史文工作委員會開會
  • 世旅經論壇興義舉行推介晚宴
  • 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 澳同學會成立弘揚愛國
  • 宋碧琪重申繼續為民喉舌
  • e行卡•澳門通首發
  • 施家倫建議炒庸官還富於民
  • 陳明金盼來屆立會積極 完善公共利益民生法案

澳門最後一間有規模二手書店即將退場

2015-04-22 00:00

【新華社4月21日電】滿滿噹噹的簡易書架,層層疊疊摞到“高危”的書堆,書香中略夾霉味的氣息,在霓虹街區中顯得昏暗的白熾燈……每次來到澳門著名的二手書店“全記舊書雜架”,場景都是一樣的。

“喂喂,小心呢!你站在哪兒別動,我出來!等我一下……”幾乎每一次,當記者想跟“藏”在書堆後面的老闆劉耀全先生說句話時,他的“反應”幾乎都是這樣的。

不過,這一次劉先生卻告訴記者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7月份租期就要到了,店主要收回了。我以後不再做了。” 他說。

儘管劉耀全說得很淡然,但記者卻感到非常詫異。據澳門出版產業商會有關研究人員介紹,“全記舊書雜架”恐怕是目前澳門唯一正常開業的有規模的二手書店。儘管這個說法未經調查,但它的文化象徵意義卻不可忽視。

“一世奔波,半生書緣”是劉耀全55歲人生經歷的寫照。在那個年代,劉耀全只讀完了5年半的小學課程便輟學了。此後他四處學藝尋找生計,理髮師、出租車司機、舊錢幣商人,都曾是他用來“糊口”的職業。

“可是我喜歡讀書,讀喜歡的書。”劉耀全說。他非常喜歡中國古代的散文詩賦,正是靠後天的孜孜以學,讓他知道了很多古代歷史和文學知識。也正是出於對“讀書”的渴求,在2000年前後,他結束了不太景氣的錢幣生意,轉戰二手書店業務。

“全記舊書雜架”原先的地點在“爛鬼樓巷”——一個形成於澳葡時代的舊貨市場。“自從那個地方在旅遊雜誌上出了名,遊客去的倒是越來越多,但是租金也越漲越高。”劉耀全說,因為二手書店不是“賺快錢”的買賣,他只好搬家。

2010年,劉耀全將書店搬到了澳門老城區草堆街。這條曾經與澳門內港碼頭“一榮俱榮”的商業老街,在內港將“風光”讓位於外港碼頭後而繁華落盡,成為澳門有名的“雜貨、舊貨一條街”。

“開始時認識我的人知道我做舊書生意,就把家裏的舊書、舊報紙、舊唱片搬過來讓我去賣。”劉耀全說,回歸後澳門發展好快,蓋了好多新樓,好多人換房子、搬家。他趁機收了一大批“好東西”。

記者注意到,在書店進門處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封面已經磨舊的香港漫畫家許冠文的一套作品。這位活躍於上世紀50至70年代的漫畫家,創作過《笑話笑畫》、《一千零一個笑話》、《財叔》等風靡港澳的系列作品,被認為是“畫出了香港人靈魂”的漫畫家。

“那時候每到放學,很多小孩子會擠在我的書架前面,幾個人捧著一本漫畫書,一邊看一邊咯咯地笑。但是現在網絡、手機太發達了,漫畫更新得好快,許冠文已經快沒有人知道了。”劉耀全說,最近幾年,很多他認為“應該”暢銷的書,卻越來越不好賣,這讓他感到懊喪。

除了舊書之外,劉耀全還四處收集舊資料、舊票據。“來找它們的,很多都是些像你一樣的記者、編輯,以前沒有網絡讓你抄,寫文章要有深度就得自己‘下手’去找資料!”他說。

劉耀全將精心收集來的票據資料小心地存放在一個個小小的透明塑膠袋裏,再把他們放在一個草編筐裏,供人挑選。

在一個簡陋的草編筐裏,記者驚喜地發現了1961年從澳門寄往廣州某地址的豬油渣等食品的郵寄單;上世紀50年代澳門第一家現代化影樓的收費單,上世紀70年代,某社團在本地報紙刊登勞動節公益廣告的憑據;澳門第一批現代化水錶、電錶的安裝單……

書店沒有其他僱員,劉耀全既當跑堂又當掌櫃。他並不覺得辛苦,“真希望這樣的時光可以繼續下去。”他說。

但美好的願望禁不起“骨感”的現實。劉耀全坦言,現在每月6000塊的租金,是5年前的3倍。繳房租的錢比養家的錢多,承受不了了。雖然這次店主很“客氣”地說“收回”,可是看看旁邊那些金店、典當行有多賺錢,劉耀全就知道自己又該搬家了。

只是這一次,他找遍了澳門,再也沒有看上又租得起的店鋪了。

事實上,“二手書店”的退場,“全記舊書雜架”不是唯一個案。近年來位於沙梨頭的“舊書百貨”、位於板樟堂街的“萬有書店”等澳門著名的二手書店,也相繼與這個時代悄然作別。讓澳門市民以及本地文化學者都感到無奈與遺憾。

澳門出版產業商會副秘書長陳力志分析,網上書店的興起取代了二手實體書店的地位,讀者不需要再辛苦地“站在那裏”找書、讀書,而且選擇面更大。此外,澳門作為一個產業相對單一的小城,知識群體不發達、讀者圈相對狹小,二手書店本身也存在著“不精、不專”的弱點,這些都是二手書店日漸式微的原因。

澳門月刊最近撰文指出:“舊書店不應僅僅把它當做一個店舖來看待,而應該當其是一個城市文化的指向標。如今澳門的舊書店面臨舉步維艱、難以生存的現狀,這與政府不夠重視文化產業不無關係。政府能否在關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關心下本澳文化的發展?這是舊書店帶給我們的反思。”

  談起未來,劉耀全說:“現在澳門最賺錢的行業大概是餐館,我很會做菜,再去培訓一下,就去找個廚師做嘍!”畢竟,對於這位有個9歲兒子的父親來說,養家是頭等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