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工作透明回收倍增

2013-11-08 00:00

    工作透明回收倍增

    小城推廣環保多年,成績未如理想。有意見認為,垃圾分類一點也不難,若回收實體定期向大衆表明回收物品出處與成效,列出工作時間表,有助增加回收率。

    按過往實踐情況,居民回收意識不低,當局兩年前推出“環保Fun”資源垃圾分類回收計劃以來,已累積五千六百多名會員,回收了四百多公噸紙類、二百多公噸膠類、逾一百萬個鋁罐或鐵罐。既然計劃得到大衆支持,願意參與資源垃圾分類回收,實踐環保行為,政府何不擴大回收種類,比如木材、玻璃樽及廚餘?

    至於棄置木頭情況,即使多耐用,每逢裝修旺季仍可以留意到垃圾站旁總擺放一件件完好無缺的木家私。要延長家私生命,轉贈、回收外,終歸還是順應時代人貪新厭舊的心態。鄰埠有社會企業花心思、重新設計改造其貌不揚的舊家私,“二次創作”令本被視作“廢物”的家具,搖身一變成了有如藝術品般的實用品,廣受青睞。

    為棄置品物色新主人,似乎是雙贏的“綠色良方”。說到底,受制於本澳現實條件,民間團體或機構也許欠缺能力、又或缺乏市場未能照推,但若能結合文創力量,再得到當局協助及資助,相信不難實行。總而言之,環保部門今後不能再墨守成規,必須改良及提升現有工作模式與措施,增加官民合作,讓工作收事半功倍之效。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