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議員關注房屋政策高官問責

2013-11-08 00:00

公屋一直是議員焦點議題

    議員關注房屋政策高官問責

    【本報消息】昨日立法會全體大會共有二十份議程前發言,議員關注廣泛,主力針對房屋政策、青年向上流動、外僱輸入、中央招聘、公務員、人資和高官問責等問題。

    促開放外僱

    徐偉坤:部分年輕人爭取向上流動的方法用錯,一是為搵快錢而輟學,是典型自我斷送向上流動機會行為。二是苦苦捍衛基層職位,不讓外僱去做。大批年輕人要求政府作政策承諾,甚至要求立法規管外僱。年紀輕輕本來正好爭取時間參與培訓,透過提升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加強自我的就業條件,但偏偏捨本逐末,眷戀保護政策,且越來越依賴。建議年輕人不如將態度轉為積極,從自己做起,爭取每個自我增值機會,強化就業與生存條件。

    高開賢、鄭志強:促請當局盡快制訂適應當前澳門高速發展需要的短、中、長期政策措施,緩解人資不足;且必須加大培育力度,為本澳發展儲備人才。建議:一、盡快制訂具靈活性、可操作性,能配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非全職工作制度”,釋放一些潛在勞動力。二、進一步適度放寬輸入外僱,適時檢討、完善外僱政策,提升外僱生產力,同時允許外僱可在同一僱主的不同地盤內工作,而非指定地點。三、增設葡語培訓課程,為學生或在職人士提供鼓勵和支持,政府亦應與教育機構合辦系統課程,甚至考慮推動高中全面增設葡語學科。四、培養各類適用人才,需前瞻性從學習階段,發掘學生的興趣與潛能,結合教、學、實踐並行,進行針對性培訓。另盡快出台人口政策,結合“高等教育人才資料庫”,確立人資發展方向。

    陳明金:中央招聘拖沓逾年慢如牛,為競爭涉及三十個政府部門的一百二十八名技術輔導員職位,逾萬五人報名參加央聘,經過一年多後,祇有不足千二人進入未來的專業面試。有關部門為此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但馬拉松式的考試,既延誤政府用人部門的招聘計劃、拖慢行政效率,也打亂投考者的職業規劃。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就現行的中央招聘模式,能否選拔出優秀的公務員人才,令公共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推行公共行政改革、提升行政效率,應先由主管公共行政的部門帶頭,以身作則,不能夠講一套做一套。

    宋碧琪:當局雖然強調醫護人資的培養與招聘,但並未見有相對明確的規劃及具體措施。認為當局應配合《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框架,盡早出台科學可行的醫生、護士等護理人員培養的中、長期規劃。應盡早完善醫療專業認證制度,檢討修訂《實習醫生培訓法律制度》,鼓勵青年志於學醫,且完善帶教機制,更有效培養更優秀的各類醫生。另外,應創新思維,優化資源投入,更有效協助兩所本地護理院校進一步培養更多優質護理人員。

    檢討經屋法

    李靜儀:近日有聲音以司機人資短缺為由,提出開放職業司機外僱。但要強調的是,本澳職業司機只准由本地人擔任,並非僅是表面保障從業員就業權益的措施,更是確保社會和就業穩定的重要基石。在本澳其他行業均已輸入外僱,工資長期受壓、職位穩定性受衝擊的現實情況下,保留職業司機等崗位不輸外僱,對於保障本地人擇業空間的作用更為明顯,政策極為重要。既然目前有大量已考獲駕照的人力資源可供開發及善用,政府就絕不能打開這個缺口,否則不但會衝擊本地職業司機的就業職位和薪酬待遇,行業亦難有機會健康發展,最終受害的必然是廣大基層僱員和社會的整體利益。

    陳虹:特區政府應配合社會發展需要,盡早制訂社會服務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的社服人才培養機制。其一要從政策、措施及資源,解決民間社服機構面對人資短缺、場地不足、租金昂貴等問題,在二○一四年施政方針中應有體現。其二應以宏觀視野規劃社服人力資源發展,迫切需要建立長效的本地社服人才培養機制,透過區域合作加大本地人資培訓,吸引新人入行。其三“社工註冊制度”修訂文本何時再提交立法會、何時再第二輪公開諮詢、如何落實執行,政府應向公衆公佈詳細規劃和時間表。

    關翠杏:當前澳門的樓價、租金,早已遠超打工仔的承受能力,為求有瓦遮頭,只能寄望經濟房屋。然而,現時《經濟房屋法》設定了收入上下限,部分人因而失去申請資格。房屋問題,不是資源夠不夠的問題,是政府做唔做的問題,目標明確,一定有辦法解決。面對私人房地產市場的瘋狂,部分因收入限制而被排除申請經屋資格居民的無助處境,應引起社會關注。

    何潤生:過去十年,收入中位數由○四年至今年第二季,升幅不到三倍,但整體住宅實用面積的平均成交價卻飆升近十一倍,早已超出市民購買力。政府無意再推出針對性措施為樓價降溫,放任房地產市場持續“乾升”,令人憂心房屋問題過份樂觀。一年過去了,政府提出的構建長效機制仍只是模糊概念。政府在二○一四年施政報告要切實解決安居這一深層社會問題,挽回澳人對政府施政信心。

    抨房策成效

    施家倫:許多早期申請經屋的家團,子女年紀尚幼,父母將其列入家團申請名單,但多年後,子女到了適婚年齡,由於已是經屋家團受惠成員,無資格再申請,當時買的經屋已三代同堂,非常擠逼,又買不起私樓,連結婚都成問題。目前房屋局以“例外申請”的特殊個案處理,沒有形成恆常的申請機制,對這些家團而言困難重重,且好多家團不知道有這渠道。政府對這部分人的隱性需求不能忽視。另外,以祐漢萬壽樓、順利樓、康泰樓、興隆樓、牡丹樓、吉祥樓、勝意樓七組樓群為例,共計二千四百二十八個住宅單位,樓齡均超過四十年,若得以重建,不僅可助數千戶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甚至有可能釋放一些樓宇單位,平衡區內樓宇價格。

    鄭安庭:當局的公屋、房屋政策失誤連連,社屋需求遠低於經屋,公屋“社主經輔”原則是否切合實際惹人質疑。促政府立即廢除社屋“一屋兩戶”措施,盡快公佈上樓、可分配及可預見的社屋數量;遏制居高不下的樓價,增加經屋數量,回應社會訴求。同時研究在橫琴租地建公屋。

    梁安琪:每年大賽車期間,“大賽車變大塞車”,居民怨聲載道。針對今屆大賽車的雙周慶祝活動,當局應採取進一步跟進措施,加強了解居民所需及不足之處,在賽事第一周出現的交通問題,在第二周就應當已改善。同時,針對賽道周邊外港及高士德一帶等重災區,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加強疏導大賽車期間的交通,優化交通安排,避免影響居民的正常出行。賽後亦應加快開放跑道及行人路工作的速度,盡快恢復交通,尤其是加快圍欄的拆卸進度,恢復正常路面。

    陳美儀:未來半年,澳門機場各項分專營合約、有線電視專營合約、城市清潔及垃圾收集清運服務合約及政府接管暫時維持的維澳蓮運陸續到期,建議政府充分檢討公共服務事業,檢討專營合約的利弊,提早做好準備。既然專營合約已不合時宜,就要立定決心糾正亂象,藉專營合約期滿契機,檢討及完善有關合約條款,甚至考慮按實際情況開放市場、自由競爭,保證為市民提供穩定、優質的公共服務。

    倡休閒生活

    蕭志偉:澳門濕地成功入選“二○一三中國十大魅力濕地”,帶出了兩點思考和一點建議。一是官員作為政策最後的“推行者”、“把關人”,若然政策對整個社會持續發展有利,就應堅定意志,推行過程中透過各種途徑增加透明度,讓公衆知悉。二是居民應在適當時候給予鼓勵和讚賞,成為政府背後的最大“支持者”和“推動者”。建議方面,保育工作要精益求精,長遠要結合區域合作;由於旅客是宣傳澳門口碑的重要渠道,因此宣傳和推廣澳門濕地、自然生態等景觀景點不單只是民署的職責,需要聯同環保局、旅遊局等部門將保育精神、成功經驗逐步推動到區域合作的層面。

    崔世平:建議以路環石排灣公屋群作中心,以步行系統連接路氹城,打造出路氹間的休閒生活示範區。構建石排灣“二十分鐘綠色步行網絡”,即以石排灣圓形地作核心向外伸展約一點五公里半徑的範圍地區,通達的網絡更可伸延至文娛、康體、醫療等現有及未來配套,方便區內居民生活所需。途經之處,又可研究設點打造中小微企的步行購物街道,藉公共房屋的靈活規劃打造綠色城市,長遠造福廣大民衆。

    黃潔貞:敦促政府明年施政報告協助居民對抗通脹,調升對三類弱勢家庭的援助,及參考經濟增長率、居民收入中位數、消費物價指數,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最低維生指數調節機制。同時支援中等收入家庭,引入更廣的稅務寬減措施,如供養長者、未成年子女和自住物業貸款利息等。跨部門食品價格工作小組自去年九月發佈罐頭價格調查後,便再無消息公佈,足見其職能未能發揮。未來應加快立法,打擊不規範食品流通行為,嚴格監管民生必需品的價格,打破壟斷及加快減慢的不合理現象。當局亦應檢討租務法律,讓住宅和商舖的租金維持在合理的升幅水平。

    麥瑞權:近日有商販及居民反映街市管理混亂,衛生環境欠佳,如下環街市垃圾房內的垃圾槽長期被鎖不能用,商販用升降機又易惹鼠蟲。營地街市垃圾槽門已長期損壞無人維修,易讓細菌藉循環通風系統散播,長期出入街市恐影響商販及居民健康,更甚者引起食品安全隱患,“食安法”形同虛設。批評民署管理街市無統一標準,若繼續無危機感及不作為,怕出問題。

    庸官要下台

    吳國昌:澳門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宜居之城為發展目標,受客觀條件所限,應集中引導旅客步行或使用公交遊覽,絕不宜自駕遊。澳門應爭取成為我國首個不實行駕駛證互認互換的城市,突出定位,特事特辦。特區政府應利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訂定具體制度讓澳門居民車輛進入橫琴及其他合作發展地區,且為本地物流運輸業參與合作創造條件。

    區錦新:澳門近年發生多宗因毗鄰樓宇重建致樓宇傾斜事件,引起公衆關注,政府處理全無章法更叫人心寒。如善豐事發一年多當局仍未定奪,不拆不解封,小業主流離失所尚且有津貼,部分商舖雖非危樓之下卻被當局以大廈加固為由,長期無償霸佔。政府亦遲遲未歸責,舉棋不定。特首必須軍令如山,才能逼官員認真處理,釐清責任;呼籲特首立即責成相關官員,限日完成有關工作,無能力解決問題者就要下台。

    高天賜:主要官員既有責任從事各種屬其管轄範疇的活動,如公共行政、法律、房屋、交通、教育等各項公共政策,以最高負責人身份解決居民問題,滿足社會期望。可惜一些主要官員不認為政治是一門決策的藝術,需要能力與才能來作出英明決定。對政治責任又要有高度認知,即使不參與最後決定都要負政治責任,更不能每遇問題便裝作與己無關,將責任推給下屬,現越來越多局長成代罪羔羊。現時高官問責相關法規如同虛設。

    梁榮仔:澳門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來自內地,但澳門元與美元掛鈎,人民幣持續升值,澳門通脹長期在百分之六至八之間,居民購買力大降,生活壓力甚大。薪酬須每年按通脹調整,否則生活質素將下降,亦會影響內銷問題,所以政府要重視公務員的生活及條件,尤其基層公務員,應按通脹調升基層公務員薪酬,建公務員房屋。同時批評高官問責相關法規並未執行,主要官員未放在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