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慎批基金促文產發展

2013-11-12 00:00

    慎批基金促文產發展

    特區政府注資兩億元啟動的文化產業基金日前出台,基金行政委員會成員昨日就職,意味着籌備經年的文產基金終於齊腳開操,與文化局文創廳、文化產業委員會聯手推動產業發展。三者的監督實體社會文化司司長形容,“人到、錢到、政策到”,只欠有望於明年首季颳起的“東風”——公佈具體資助申請規章。

    與過去澳門基金會、文化局文化基金重點支持非牟利的文化社團不同,文化產業基金明確以本澳企業為支援對象,重點為企業建立技術支持、訊息交流平台;支持具實力的企業開發較大型文創項目、參與海內外文化節慶及展銷,宣傳澳門文化形象;同時為中小微企提供產品設計、知識產權登記、生產及營銷等所需支持。幫助文產範疇商號數量最多,卻又缺錢、缺人、缺市場的微小企業發展。

    澳門的文化產業起步慢、底子弱,產業成形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就以“文化消費市場狹窄”這一掣肘文創產品量化生產的“剋星”為例,業界呼籲政府出台傾斜政策,如在採購旅遊產品、政府禮物上加入本地設計因素,靜候多年,如今始於個別部門初見眉目,擴闊至其他政府機構尚待時日。今日的文化產業基金亦然,業界雖樂見基金這“福音”,靜待具體資助規章盡快出台一展拳腳,但欲要各項政策在推出之初就能“快、狠、準”地直搗弱項,以“短、平、快”的概念來投資文創,猶如水中撈月,既不可行,也不現實。客觀上,業界反映懂文藝、又懂經營管理及市場營銷的藝術行政專才相對缺乏,業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相當有限,始終制約文化產業的發展。

    總括而言,資助有實力的文化項目“更上一層樓”,扶持有潛力的小型項目“走出一片天”,是文化產業基金的兩大原則。項目對推動本澳產業發展和提升業界競爭力有否積極作用,應是審批時的重點考量方向。長遠而言,基金的投入要和產出成正比,透過文化元素而衍生多元產業局面,促進本地經濟多元化,為更多專才提供展示才華、能力的平台,正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政府也可效法文化產業的先驅英、美,亞洲潮流指標日、韓,甚至兩岸三地等均設有“文化產業GDP”的做法,用科學數據說話,判斷文化產業對驅動經濟發展的“引擎馬力”。

    新基金訂定無償資助和免息貸款兩種資助方式,衆人翹首以盼申請規章的出爐。除此以外,相信行政委員會也要向社會清晰交代一旦企業“彈盡糧絕、棄械投降”時,當局透過何種保險機制追討貸款,彌補公帑損失。更有必要訂定一套測評機制,量度資源投放所取得的實際成效,定期評估,堅守資源用得其所、合乎效益的原則。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