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深合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啟動
  • 深合區澳青實習計劃啟動
  • 新聞特搜
  • 教局公益金合作支援特困人士
  • 琴澳辦“一加四”產業宣教
  • “五四”青年論壇周六舉行
  • 賀:加大保障低收入者福利
  • 特首晤上海市長深化滬澳合作
  • 涉未成年性犯罪法例毋須調整
  • 廉署引入服務獎勵金獲認同
  • 市署設60臨時廢舊家具收集站
  • 本年度醫療券擴至深合區使用
  • 林宇滔質疑非常規做法
  • 徵供應商調研對白海豚影響
  • 多部門訪漁民宣導“五防”
  • 生態島環評公示期延長
  • 澳大生海星分享寫作心得
  • 法學士赴葡進修計劃報名
  • 科大特聘教授分享語言教育
  • 東南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

關懷接納助精神病者

2014-08-06 00:00

    關懷接納助精神病者

    三名長期服藥、疑患抑鬱症的男女相約跳橋自殺,結果兩人自舊澳氹大橋墮下南灣人工湖中,一人臨崖勒馬,並報警求助。海關和民署小艇到場,從湖中救起兩人,一返魂乏術,一受傷送院。噩耗傳來,令人惋惜。

    三名患抑鬱症男女商定共赴“死亡約會”,如斯戲劇,如斯情節,在鄰近地方尤其大城市也曾發生,小城卻是鮮見,這個活生生的故事折射出連串的社會問題。

    澳門賭權開放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緊逼,加上服務博彩業的就業人口比例不低,日夜顛倒,生活壓力在在影響着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近年多項調查都顯示,澳門人的精神健康今非昔比,患情緒病甚至精神病者趨增。然而,醫療力量、護理照護、社工服務等並未明顯相應增加,此消彼長,形成服務缺位,人力不足,醫生或社工一時發現不到病人的問題,悲劇往往上演。

    精神病的增加,雖說個人因素為主,但與經濟大發展、城市急擴容,生活壓力令部分人一時適應不了有關。有居民希望時光倒流,澳門能回到往昔寧靜的小漁村,與世無爭,人活得自在快樂。但貧窮落後亦有苦況,不要說被世界先進城市看輕、忽視,往昔澳門人為生存而忙,溫飽不繼,那時不是也為生活奔波?現時經濟發展了,城市現代化了,往回看無益,況且時間不會倒流,齊心解決現存的問題更實際。

    現今澳門城市現代化了,但人的眼界和視野也得“現代化”。遺憾的是,對於情緒病或精神病者,不少人戴上有色眼鏡,亂扣“神經”、“黐線”的帽子。更多人誤以為他們具攻擊性,威脅社區安全,甚至認為應長期關在精神病院內。這些都是對精神病和治療精神病人的誤解與偏見。精神病基本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精神病人發病突然,快去快平伏,除發病時必須留院治療,平時只要按時服藥,應讓其重返社區,與家人、朋友一同生活,接觸社會、適應社會,精神患者才有機會康復。反而慢性精神病人須長時間留在醫院接受照顧,但康復機率不高。

    精神病患者可與常人一同在社區生活和工作,這是他們重新適應現實社會的機會,即邁向康復的唯一道路,問題是困難重重。除了醫療和照護資源較缺乏,最困擾相信還是來自別人的異樣眼光,這對精神病者康復是大障礙。

    對弱勢和病人,接納、關懷是現代化城市和現代人應有之舉,何況是心靈脆弱的精神病人?不要說排斥和譏笑,只是一次拒絕,或一個懼怕的表情,對待精神健康有問題的人是極大的傷害。將心比心,社會要重整、居民要思考傷健共融的真正含義,切實推動,功德無量。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