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 (一家之言)餐飲業創新轉型引客
  • 財爺:首季經濟增長在預測區間
  • “積金易”平台6·26投運
  • 港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 陳國基:延續金庸熱講好中國故事
  • 攜程集團受惠旅遊業復甦
  • 抓緊低空經濟發展新機遇
  • 跨境理財通為金融機構帶來機遇
  • 關注中葡論壇會議新成果
  • 港股上周急升 後市考驗250天線
  • 聯線遊料倍增 做好跨境配套
  • 生產力:首買優惠 打開市場
  • 學者:提高顧客體驗 優化商品
  • 青企:以商業客戶作主軸線
  • 中銀中小企:更多自動化省成本
  • 旅行社:營業額大增 銷情理想
  • 智能手信店 打造文創銷售平台
  • “五一”勞動節料有驟雨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八月通脹遜預期 續定向寬鬆

2014-09-12 00:00

八月通脹升幅回落(中新社)

    八月通脹遜預期   續定向寬鬆

    【路透社北京十一日電】中國八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較上月回落並創四個月最低,主因翹尾因素減弱;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跌幅創三個月最大,且環比連續八個月負增長,暗示產能過剩仍是當前經濟面臨的突出矛盾。

    分析人士認為,通脹溫和且內需總體偏弱,料有利貨幣政策偏於寬鬆,未來定向舉措或持續,年內全面減息降準可能性不大。

    未來幾月通脹可控

    “CPI漲幅回落主要還是翹尾因素回落,新漲價因素和食品價格環比向上,但其漲幅低於翹尾因素下降幅度。”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稱,隨着翹尾因素從八月回落,預計下半年CPI同比漲幅將低於上半年。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令價格漲幅進一步回落,儘管食品價格仍是推動CPI上漲主要因素,但由於“豬周期”出現變異,豬肉價格不漲反降,預計短期內仍不會對CPI構成壓力。今年入夏以來,部分地區旱情嚴重,對夏糧增產帶來一定影響,但總體不會對糧食價格造成大波動。“預計未來幾個月通脹壓力相對可控,為繼續實施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營造條件。”他稱。

    數據顯示,八月PPI同比跌幅改變自今年三月以來逐步收窄的趨勢再度加大,且環比連續八個月負增長,反映出產能過剩仍是經濟面臨的一個主要矛盾。

    今年PPI難以轉正

    唐建偉表示,PPI降幅擴大,跟國內需求總體疲弱和產能過剩行業去化壓力較大有關係。結合PMI和進口數據可看出,內需偏弱加上產能過剩行業去化壓力較大,直接壓制PPI上漲力度和幅度,料年內PPI負增長延續,今年轉正可能性相對偏小。

    “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同比降幅均略擴,主因是原油、成品油價格由升轉降,煤炭、鋼材、水泥等主要工業品價格仍處下降趨勢。”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說:“數據表明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對工業品價格形成的壓力依然存在,工業品市場供需形勢仍不樂觀。”

    數據顯示,八月PPI同比降1.2%,降幅較上月擴大且為五月來最大,路透預估中值原本為降1.2%,隨後受調查樣本擴大影響修正為降1.1%;八月PPI環比降0.2%,為連續第八個月負增長。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PPI持續為負反映出產能過剩仍是一個主要矛盾,國家提振需求可能會緩解一部分壓力,但伴隨着價格跌幅的收窄,部分產能也容易死灰復燃,這又會令價格下跌壓力加大。“未來可能繼續維持這樣的格局,很難看到PPI轉為正增長。”他稱。

    減息降準機會微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物價水準溫和可控,物價因素仍不是貨幣政策考量的主要變數,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有必要,政策方面料仍保持中性。

    “中國經濟未來可持續動力來自於改革,未來政策重心要放在促改革。短期內,財政和貨幣可能會維持之前的基調。”唐建偉稱,財政方面,全年3.5萬億元的預算赤字顯示還有很大空間;貨幣則仍將偏寬鬆,操作上以保持定向寬鬆為主,全面減息降準可能性不大。

    首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表示,貨幣政策還是會在重要時點出台針對性的寬鬆措施,十月前後仍將以公開市場操作手段為主。“標誌性的減息今年難以出現,降準措施也還是定向降準為主,如果進入第四季後經濟增速不太滿意,則幅度可能會擴大,但範圍不會擴大。”他說。

    減息降低融資成本

    不過亦有分析師認為應通過減息來降低融資成本。李慧勇指出,降低融資成本仍是頭等大事,除國家引導,減息還是最有效的一個手段。“建議把減息和利率市場化結合起來,在減息的同時把利率上限擴大,一方面有助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一五年底實現利率的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