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澳大培育本地人才定位不變

2014-10-16 00:00

趙 偉

二○一四年八月,澳大同仁揮手依依惜別舊校園。

    新校區新目標   鞏固教育水平

    澳大培育本地人才定位不變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榜近日公佈最新排位,過去“從未上榜”的澳門大學躋身前三百名,側面印證回歸十五年來的發展。但在澳大校長趙偉眼中,當下成績並未鞏固穩定,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教學與科研上必再倍加努力。亦期盼盡快通過“高教法”及完成澳大修章工作,讓大學得以高效而審慎地管理資源,讓持份者的價值實現最大化。他承諾,澳大未來繼續是“澳門人的大學”,主力培養本地學生的方向不會改變。

    首創新教育模式

    新校區為一流大學提供硬件保障,惟更須完善的教學軟件,才能讓實踐全人教育如虎添翼。趙偉六年前上任校長一職,他的發展理念是“先本科、後研究生”、“先內後外”。優質的本科教育對大學不可或缺,改革先從本科開始,重塑課程結構、推行通識教育、成立本地區首個榮譽學院,實施住宿式書院試行制度。新校園全面實行“社群式”書院制度後,全球首創融合專業、通識、研習和社群的“四位一體”新教育模式真正落實,成為本科教育的最大特色。

    科研配套漸完善

    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亦已正在進行。提供更多修讀式的碩士課程,滿足本地具學士學位的在職人士持續進修,具影響力的研究亦在學校大力推動下長足發展,教學人員研究項目的經費資助迅速增長,學者認同科研配套逐漸完善。科技學院副教授莫昇萍是“土生土長”澳門女,她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短暫任職香港中文大學,三年前在機緣巧合下加盟澳大,從事醫學影像研究。她認為,澳大為事業剛起步階段的初級研究人員提供的實驗環境、經費支持都較香港慷慨,且澳大收生理想,協助其實驗的人手不缺,以至在這三年內,她發表的論文數量、在同一領域內的發展程度絕對不亞於在美國、香港的同儕。在執行“6+1非升即走制度”的澳大,她用三年時間便從助理教授晉升副教授,也是同儕中少有的。她對澳大的科研發展感積極樂觀。

    盡快通過高教法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躍居前三百的表現,可見澳大在國際學術界已上一層樓,達至趙偉六年前在“全球招聘”面試最後一關預計“十年內將達至美國一般州立大學水平、即世界排名一百至五百名”的設想。他稱,“進步值得肯定,但成績是否已經穩定?我認為未必。首先我們非為排名而工作,就算已達美國州立大學的水平,也不因此止步。”對比世界一流大學,澳大的教學科研仍處劣勢;要論大學歷史文化積澱,僅卅餘年歷史的澳大乏善可陳;要特色明顯、獨樹一幟,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澳大作為本澳唯一的綜合性公立大學,政府投放的資源不少,過去六年,政府對其經費投入由七億增加至十九億元,翻近三倍,趙偉渴望盡快通過“高教法”和完成大學章程的第二次修訂工作,從而制訂一個穩定的多年度撥款機制,取消薪酬制度與公務員制度掛鈎等,從而讓大學在自主、監控和問責之間取得平衡。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趙偉肯定澳大以服務澳門作為首要定位,以培養澳門人為主的原則未來不會有變。曾經公開表示澳大旨在培養“澳門特首”宏願的他重申,培養本地區的政治、社會領袖,讓其更好地傳承地區文化和傳統,澳大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澳大是否成功,亦須以是否獲得澳門社會大衆尤其學生的認可為衡量點。而今邁步從頭越,澳大為成為國際公認的一流大學重新出發。

    本報記者  樊越欣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