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體局推動體壇專業化

2014-11-27 00:00

三大運為澳門帶來新場館

戴祖義

    短期無意再辦大型運動會

    體局推動體壇專業化

    澳門堅持大衆體育及競技體育雙軌並行,加上三大運效應,促使本地體育急速發展。體發局長戴祖義透露短期內無意再辦大型運動會,當局會以推動青少年參與運動、本地體壇走向專業化等方針,致力推動本地體育發展。

    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戴祖義認為大衆體育及競技體育雙軌並行屬正確發展方向,其中大衆體育層面擴大,並更深入,廣大居民理解箇中意義,自發參與亦有所提升。長期工作,初步顯現成效。當局會與教青局聯手向學生灌輸訊息,自小養成運動習慣,使居民離開校園後繼續運動,有助減低醫療壓力,節省資源。戴祖義補充,社會老年化逐步浮現,不少慢性病隨之出現,最佳預防方法便是運動。

    重培育本地運動員

    競技體育方面,戴祖義強調本地多年來以業餘姿態發展,當局不斷為運動員探索出路,相信一下子未能全面轉型。他以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為例,坦言逾百名參與的運動員僅有十多人願意加入專業之列,顯示未肯完全投入運動員生涯,相信需要幾代人去改變固有思想。希望集訓中心能盡快落成,讓運動員感覺配套齊備,有助推進發展專業運動員的歷程。戴祖義強調,當局不主張引進精英運動員,希望能發展梯隊,將資源投放在培育本地運動員上,以及提升本地裁判員、教練員的水平。

    當局年前提及的集訓中心仍在草則階段,戴祖義透露:“好似工務部門已初步審批,現需細化圖則,經過最後審批再開標,我希望整個過程能於明年完成,期望能在一八、一九年落成。”重建望廈體育館亦是本地關注的一項工程,戴祖義指應在一八年完成,新館屆時能幫助籃球、排球等室內項目解決長期困擾的場地問題。

    體質監測利訂策略

    本地回歸後的體育大事不僅是三大運動會,戴祖義特別提及五年一次的全民體質監測,認為數據能引起外界重視,有助政府制訂政策及長遠規則。來年將進行第三次全民監測,戴祖義指意義重大:“第一次得知澳門居民體質水平,第二次便有對比,第三次更了解到變化趨勢。”二○一○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澳門青少年體質下降,體發局便聯同教青局、衛生局、理工學院、高教辦多次開會討論,制訂策略,如進入校園。

    三大運對澳門體育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對於將來會否再有大型運動會在小城舉行,戴祖義認為三大運當時投入的資源、重視程度,以及社會投入感相當大,加速體育整體發展。至於能否再辦要視乎機遇,短期內沒有計劃申辦。就上次經驗而言,澳門舉辦的運動會規模已屬極限,亞運更是不可能在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