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 (一家之言)餐飲業創新轉型引客
  • 財爺:首季經濟增長在預測區間
  • “積金易”平台6·26投運
  • 港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 陳國基:延續金庸熱講好中國故事
  • 攜程集團受惠旅遊業復甦
  • 抓緊低空經濟發展新機遇
  • 跨境理財通為金融機構帶來機遇
  • 關注中葡論壇會議新成果
  • 港股上周急升 後市考驗250天線
  • 聯線遊料倍增 做好跨境配套
  • 生產力:首買優惠 打開市場
  • 學者:提高顧客體驗 優化商品
  • 青企:以商業客戶作主軸線
  • 中銀中小企:更多自動化省成本
  • 旅行社:營業額大增 銷情理想
  • 智能手信店 打造文創銷售平台
  • “五一”勞動節料有驟雨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理性評估現狀踏實改革

2014-12-12 00:00

    理性評估現狀踏實改革

    歷時七十五日的香港“佔中”終於落幕,事件曝露了香港社會深層次問題和階層矛盾,以及不同政見者的立場鴻溝。過程中也讓港澳社會清楚意識到,現實中確實存在沉默的大多數,對社會現狀和政府施政有意見,但也不至於認同激進意見者和政客在各種媒體上渲染的“民不聊生”;他們也希望推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政制改革,卻不見得支持違法和損害居民利益的抗爭和脅迫行為。故“佔中”留給港澳人的歷史教訓必將是:實事求是評估現狀,腳踏實地推進改革。

    回到澳門的現實,同樣現象也長期存在。部分媒體的激進言論,社交網站上的粗言謾駡,到底是清泉還是俗流?能不能完全反映現狀,是不是得到絕大多數居民的認同,還是僅僅代表了小衆的情緒宣洩?是真正起到監督政府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還是製造社會矛盾破壞政府與民間的互信合作關係?不管是高吭的小衆還是沉默的大多數,都應該一想再想。

    正如有團體調查顯示,受訪者主觀幸福感較去年微升,與世界各地相比,處於中等偏高水平。對此結果肯定會有人持不同意見,正如調查中顯示的,有受訪者對交通環境滿意度最低,對消費/生活物價有抱怨,對居住環境滿意度亦較低。以上三大民生問題確實困擾澳門社會多年,急須解決。同樣承認現實不理想,正能量與負能量的區別在於,是不是只放大問題而不客觀評估發展成就。不管是回歸十五年來的發展,還是過去幾年為了解決三大問題投放的資源和政策,乃至於中央和特區政府為了解決三大以至更多問題的長遠部署。有的政策需要改進,有的需要時間,有的已經逐步見成效。

    網絡上或現實中的憤青、政客,他們既對改變不滿,又對改善太慢不滿,一種似是而非的邏輯思維是,一切問題歸咎於政制發展不如理想,對循序漸進及和諧社會尤其缺乏耐性。正如香港“佔領”馬路的任性學生和急進政客,無法讓整個社會步伐提速來遷就他們;又比如“太陽花”的台灣青年反得了服貿,不見得能解決發展問題。不管哪個政黨上台,最終還是要講經濟講發展。不同政制下有不同的社會現實,解決問題還是要實事求是,其中首要關鍵是正確認識現實和問題。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葛瑞里 · 卡拉卡新書《父酬者》指出,全球各地不同經濟和政治體制下的社會流動性都很低,尤其是美國和英國;能夠認清現實並以高福利彌補生活質素鴻溝的只有歐洲國家。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