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 (一家之言)餐飲業創新轉型引客
  • 財爺:首季經濟增長在預測區間
  • “積金易”平台6·26投運
  • 港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 陳國基:延續金庸熱講好中國故事
  • 攜程集團受惠旅遊業復甦
  • 抓緊低空經濟發展新機遇
  • 跨境理財通為金融機構帶來機遇
  • 關注中葡論壇會議新成果
  • 港股上周急升 後市考驗250天線
  • 聯線遊料倍增 做好跨境配套
  • 生產力:首買優惠 打開市場
  • 學者:提高顧客體驗 優化商品
  • 青企:以商業客戶作主軸線
  • 中銀中小企:更多自動化省成本
  • 旅行社:營業額大增 銷情理想
  • 智能手信店 打造文創銷售平台
  • “五一”勞動節料有驟雨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文創宜結合市場持續發展

2014-12-22 00:00


    文創宜結合市場持續發展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系副教授劉丁己表示,本次案例企業是典型的小本經營藝文物件小店。雖然還未能盈利,萬事起頭難,只要方向正確、堅持下去,相信很快會看到損益兩平。業主對於文創品味有一定堅持,走的是小衆路線。在外國的這些小店,由於文化環境、歷史傳統、遊客品味、政府支持等原因,仍有不小空間可以生存,但大部分也只是生存而已。

    外國打造新藝文區

    筆者今年到西班牙、荷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家訪問,到當地的藝文區參訪,發現許多小衆文創產品銷售業務,都和個案面對類似困境,並不容易經營:看的人多,買得人少;遊客為主,本地人少。不過上述國家倒是有一點比澳門好一些,一般當地政府都是將某些較偏遠的郊區(但交通還算方便)蓄意打造成新的藝文區推廣,或是把市中心裡的舊區(如工業區、舊碼頭、舊市場)重新改造,以低廉的價格提供給藝文創作者或店家去經營,舖租大大減輕壓力。生意好壞一樣因店而異。如何在堅持品味時,同時符合市場需求,端看業主如何平衡。藝術家或藝文工作者選擇面對市場,一定程度上就需要自我調整、考慮市場,才能獲得消費者青睞;同時,應該通過專業進修管道,學習除了藝文之外的市場營銷與經營管理技巧。

    創造環境提供培訓

    澳門文創產業剛起步,市場規模非常有限,大部分來澳遊客並不是專為文創而來,澳門文創事業發展短期之內還需業者自立自強。除了持續發展良好顧客關係、申請政府文創發展基金,還可以考慮將舉辦的藝文工作坊,和澳門持續進修計劃結合,進一步減輕資金壓力且能擴大影響力。另外,店內展示空間有大量留白,雖然體現視覺和擺設品味,但也減少了產品的類別,是否在產品線數量上有所調整,可以討論。同時,許多物件(如檯燈、皮具、賀卡、蠟燭等)有機會在其他地方找到類似,如何開發獨家商品,創造明顯差異化,也可以進一步考慮(好比最近引進象牙果一個不錯的嘗試)。澳門政府除了在資金方面給予扶持,更重要提供更好的整體環境以及給予更多市場與管理技能培訓支持。中國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唯有讓有意投身文創產業的人有更大更好的空間,以及有更優異的市場經營管理能力,方能讓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道路,有可持續發展的源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