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 (一家之言)餐飲業創新轉型引客
  • 財爺:首季經濟增長在預測區間
  • “積金易”平台6·26投運
  • 港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 陳國基:延續金庸熱講好中國故事
  • 攜程集團受惠旅遊業復甦
  • 抓緊低空經濟發展新機遇
  • 跨境理財通為金融機構帶來機遇
  • 關注中葡論壇會議新成果
  • 港股上周急升 後市考驗250天線
  • 聯線遊料倍增 做好跨境配套
  • 生產力:首買優惠 打開市場
  • 學者:提高顧客體驗 優化商品
  • 青企:以商業客戶作主軸線
  • 中銀中小企:更多自動化省成本
  • 旅行社:營業額大增 銷情理想
  • 智能手信店 打造文創銷售平台
  • “五一”勞動節料有驟雨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美國人痛定思痛 科技創新創高峰

2015-01-05 00:00

    美國人痛定思痛   科技創新創高峰

    美股在一四年表現亮眼,各類股票指數迭創高峰,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表現堅挺。美國標普500指數去年底收報2,058.90點,全年上升11.39%;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為17,823.07點,全年上升7.52%;納斯達克指數為4,736.05點,全年上升13.4%。表現最好的股票板塊包括醫藥生化股和科技股,前者全年上升24.29%,後者全年上升18.19%。公用企業負債較高,但受惠於低息環境,去年整個板塊表現相當不錯,全年上升24.29%。

    股匯穩步向好

    第三季美國GNP成長率達到5%,創下了近十一年新高,當中相信包含奧巴馬醫改的一些特殊因素。美國經濟總量龐大,去年估計達17.4萬億美元,成長率2-3%已不錯,成長率5%有些令人震憾。去年聖誕節前夜,杜瓊斯指數首度突破18,000點,達歷史最高峰;美元指數突破90點,創下八年來高點。近期美國市面消費明顯活絡,十二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達93.6點,創下○七年一月以來的新高,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十一月核心物價指數同比漲幅只為1.4%,通脹處於健康水準。

    國際原油價去年下跌近5成,雖然對美國頁岩油行業發展帶來不利因素,但是對美國總體經濟卻成為利好的推動力。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國,油價大跌節省大量開支,刺激了個人消費,遏制住通脹,穩定美元匯價,亦降低聯儲局加息的迫切性。展望今年,美國經濟仍然會不錯,資金流入美國仍會增加,油價下跌對美國的好處會逐步顯現。未來美股和美匯穩步向好,應對全球金融市場有積極作用。

    去槓桿割毒瘤

    ○八年國際金融海嘯爆發,美國被視為引起危機的源頭,為千夫所指。事實上,美國華爾街極力推動金融創新衍生工具、全民瘋狂以槓桿借錢消費和搶購資產,最終令次貸危機和資產泡沫爆破,確實是直接引發金融海嘯的導火線。這次被認為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當時如果無法控制後果難以想像,然而美國人處理危機的方法可圈可點,很值得各國政經決策人借鑒。

    危機出現後,美國首先迅速向金融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就是用所謂“量化寬鬆”的辦法穩定銀行和金融系統,但是更重要的是“去槓桿化”,讓市場發揮作用。聯儲局沒有出手拯救雷曼兄弟公司任其倒閉,至今仍有人非議,但確實對華爾街造成巨大震憾,其後各大投行、商銀、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等方面確大有改善。“去槓桿化”在房地產市場造成的調整堪稱殘酷,一些地區房價慘跌超過一半,大量無力供款的房屋被銀行拍賣,但這如同割掉毒瘡,手術後病人變得更加健康。便宜超值的價格吸引大量資金流入美國,使資產和金融市場趨向正常。

    美國人痛定思痛,同時積極以發展金融產品推動經濟的方式,轉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要方向,成就顯著的是以移動通訊和互聯網為代表的資訊技術革命,以醫療和藥品研究、生產為代表的生化技術革命,以及以頁岩油、頁岩氣、電動車、替代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資訊技術革命造就了一大批如蘋果、谷歌、臉書等的傑出科技企業;生化技術革命催生了如吉利得(治療C型肝病)等生化藥品公司;新能源革命甚至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終結中東國家石油至尊的地位。

    發展實體經濟

    美國能源技術革命成就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幾年前難有人想像美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目前此地的無鉛汽油零售價每加侖已跌至2.5美元,折合每公升5.15港元左右,而市場上天然氣價格只是中國的八分之一。由於石油開採技術改革,利用所謂TST-3技術,一些乾涸多年的油田可以重新產油,生產量可高達全盛時的6至8成。油頁岩技術的改良,使美國油氣估計儲量大幅上升,甚至被認為超過全部石油出口國的總儲量,可供美國本土未來400年之用。美國實在增產的石油供應令國際市場出現巨大變化,已迫使原油價狂跌約50%。

    美國的成功經驗,又一次印證了鄧小平論述的正確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整體經濟來說,靠金融和地產投機堆砌出來的財富增長是難以持久的,最終還要靠發展實體經濟,而最有效的方式是進行科技革新、提高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掌握核心科學技術。然而,美國經濟改善消息雖然令人鼓舞,但是就業市場仍有相當大隱憂,新科技人才需求殷切,年薪最少是美元6位數字,但卻取代很多中低技術的工作職位。美國未來十年就業前景將是一個雙叉路形態,收入分配是令人頭痛的M形,仍然無法解決貧富兩極分化的難題。

    容永剛